9月14日,我见到了号称“网络音乐第一人”的雪村同志。我的一些问题都是来自于人们的共识,此次终于得以向雪村求证,也给了他一个辟谣的机会。
误解一、《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抓贼》、《梅》、《梅,咱们该要个孩子了》这些是与雪村个人生活经历有关的歌曲。
辟谣:没有,一点关系没有。作为一个创作人来说,如果局限于自己一个小圈子,基本上没什么前途。那些通俗歌曲,不是我所追求的东西,我还是希望搞一点与现实主义、与艺术搭边的东西,而不是那种纯的商业流行文化。我觉得杰克逊、麦当娜的那些东西都是垃圾。港台(音乐)跟着日韩后面走,没有太多存在的必要。搞艺术的要有些社会责任感,做有意义的事情。
误解二、雪村的音乐是通过网络传播的,给他的成功成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没有网络就没有雪村的今天。
辟谣:不能那么说。互联网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没有可能不会被别人所接受,我有这个信心。可以说它取了两家之长,一个曲艺一个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代表了一种时尚的东西;曲艺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它没有可能不被中国人接受。在95、96年我自己掏钱把自己的东西做成四个小样,给了我四个亲近的朋友,他们都不是专业人士,在新浪聊天之前,我听到了关于《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反馈最远来自德国和瑞士。而且在前些日子在专辑还没有出来之前,一个北大的女同学给我发邮件,《小李飞刀》的歌词我们那儿人人都会唱。(可见)即使通过非互联网途径传播,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误解三:雪村号称“中国网络音乐第一人”,所以他的音乐就是真正的网络音乐。
辟谣:网络音乐概念是错误的。实际上不存在网络音乐或是这个音乐那个音乐,音乐的作用就是诉诸别人的听觉。至于通过什么途径来的,这并不重要。这样的细分只有在工作领域里还是有些意义,如电影音乐广告音乐等,但若区分为网络音乐与普通音乐,这就不是很贴切。在科技发展上,网络音乐离不开技术支持,比如没有专业声卡,芯片处理能力很低,这样的情况下网络音乐的概念就不存在。
误解四、雪村音乐在网络上流行,只是迎合了网友的胃口。
辟谣:那倒不至于。与其他人相比,我的网络属性可能更重一点。因为大家都觉得我沾了网络了光,而且事实也是这样。既然《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抓贼》这样的作品通过了网络这种最公平的恶性竞争的审判,我想我最有资格跟大家说我是一分钱宣传费都没花过的,我只挣钱不花钱,不是因为我抠儿,这是因为一种气节,拿大把大把的钱堆起来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真才实学的,但是我侥幸通过了这个审判。
误解五、雪村是个音乐怪才,他就是为音乐而生的。
辟谣:音乐只是我整个人生计划很小的一部分,最终不算什么。后面有20集的无声电视连续剧,11月1日开始,由英达执导,连着两个月,我演一个主角。现在还没有看到本子。我还打算写书,当然不是个人情感隐私,而是音乐艺术论文。
误解六、雪村说,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那么别的地方的人就不是活雷锋。
辟谣:我可没说北京人不是活雷锋,其他地方的人不是活雷锋。在网络上有很多个版本,比如河北人都是活雷锋,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