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2002年春节晚会就要拉开帷幕。一台精彩纷呈、绚丽多彩的“好戏”即将上演。新闻媒体对此做了充分报道。譬如四地联播;歌曲一律真唱;陈佩斯、朱时茂有望再度联袂等等不一而足。可以预言,马年春节晚会必将带给观众一个意外的惊喜。但也有一些观众认为春节晚会“年年岁岁花相似”,且三大模式难以彻底打破。这些担心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观众还是很在乎这顿“年夜饭”的。那么,怎样看待央视这台精心准备的重头戏呢?是挑剔,还是拒绝,抑或以平常心待之?
说实话,我是春节晚会的忠实拥趸者。每年春节晚会都会从头至尾一个节目不落的看下来。晚会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愉悦,更是一家人难得的相聚之后,围在电视机前其乐融融的那种气氛。
近几年,虽随着晚会的骤然增多,大大小小的晚会开始让人反感起来。应景的节目,说教的内容,重复的面孔,相似的情节,拙劣的表演,使晚会成了一个不受人待见的“灰姑娘”。虽然去年也有申奥成功文艺晚会、庆祝建党80周年文艺晚会等一些高质量晚会,但更多的是质量平平,聊充于无。究其原因,一方面,观众的口味越来越挑剔,而编创人员的策划、创意还停留在较低水准,沿袭一成不变的“歌舞+小品+戏剧”模式,另一方面,精品式晚会太少,应景式晚会太多,让观众感动的晚会更是屈指可数。创作人员往往忽视了晚会最根本的还是内容这一常识,“求新”大都停留在晚会形式、节目穿插上,浅尝辄止,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并不多。春节晚会同样存在这个难题。由于晚会本身所负载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文艺节目本身,改造、变革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虽然场面一年比一年大,人员一年比一年多,舞台布置日趋豪华,节目穿插越来越多样,但观众却依然觉得不尽如意。“温吞水”式的相声,“四不像”小品,变了味的歌舞,惊而不险的杂技魔术,难怪有人称如今的晚会是“鸡肋”。话虽尖刻,但却一语中鹄。
春节晚会该怎样出新?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怎么说,春节晚会都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年夜大餐”。倘若缺了这道大菜,再丰盛的筵席也会逊色一筹。
如果你拒绝春节晚会,可以看看平常没空看的书,听听流行的音乐,聊聊明年的愿望,还可以痛痛快快睡上一觉,但你却无法拒绝家人或朋友的笑声源源不断地传入你的耳膜。所以,不妨以一种平常心对待春节晚会,耐着性子看上一会儿,兴许别有一番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