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好莱坞难舍假想敌 007《谁与争锋》惹怒朝韩民众
| 2002-12-16 07:34:37 北京青年报 |
007系列影片第二十部《谁与争锋》一连三四周在北美票房上演着“帽子戏法”,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但与此同时,该片部分内容已激怒了地球另一边朝鲜半岛上的民众。原因则是它肆意将影片中的假想敌定位为朝鲜,并严重触犯了朝鲜民族的传统文化。
影片《谁与争锋》中,邦德驾驶一辆气垫船,在经过朝、韩之间的非军事区时被捕,并被关押在朝鲜,其间历经严刑拷打,最终通过战俘交换的方式被释放。对此,朝鲜的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书记处近日通过KCNA(朝鲜官方新闻社)发表声明:米高梅公司的这部影片只能证明美国自己就是一个邪恶帝国,不断向世人传播着变态的、恶化的、暴力的以及性乱的文化内容!
此外,《谁与争锋》原本计划于圣诞节后在汉城上映,而影片中的部分内容也使很多韩国人不满,并要求坚决抵制这部影片。他们认为:这部电影只能证明好莱坞对我们民族文化的无知。据悉,影片中不但出现了由一位美国官员对韩国军队下达命令的情节,还出现了在韩国已废弃多年的用母牛耕地的劳作方式,更有甚者,邦德居然在佛教寺庙里玩起了“男女情戏”。朝鲜有关人员表示:“美国应当立即停止上映这部将朝鲜描述为‘邪恶轴心国’,挑唆朝鲜人民内部矛盾,凭空捏造和侮辱朝鲜民族文化,甚至中伤到宗教的影片。”
从《谁与争锋》在朝、韩引发抗议这一事件出发,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好莱坞多年来在自己的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假想敌”,007系列影片只是格外突出罢了。纳粹分子、前苏联的克格勃、托拉斯垄断集团、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恐怖分子、伊斯兰极端势力和恐怖组织,甚至连我们目前无法了解的外星人也位列其中。当然,电影最后总会以“邪恶势力”被击溃,或者美国人拯救地球收场。谁说好莱坞只关心娱乐和赚钱,不讲政治?好莱坞电影“假想敌”的变迁实际上与国际局势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电影人不但“政治觉悟”相当高,而且懂得让政治为娱乐和赚钱服务。让我们做一个小小的回顾,看看好莱坞的“假想敌”是怎样逐步确立的。
■德国纳粹和苏联间谍曾是好莱坞主要“敌人”
二战前后,德国纳粹是众矢之的,理所当然成为美国电影的敌人。二战未爆发时卓别林创造了《大独裁者》影射希特勒,体现了艺术家的良知、对世界局势的高度敏感和了不起的预见性。二战进行当中,好莱坞电影自然以前方英雄英勇抗击纳粹,后方美女忠贞等待爱人的高尚情节为主,《忠勇之家》、《卡萨布兰卡》、《虎虎虎》这些经典影片至今令我们印象深刻。
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好莱坞出品的以苏联为“假想敌”的电影不计其数。著名影片《日瓦戈医生》、《白夜》都带有鲜明的反苏色彩。而让人难忘的007经典动作影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英国间谍邦德先生一次次在影片里成功挫败苏联的军事计划,接收并制服一个个美艳的苏联女间谍,成为这部影片最大的看点。
007魅力几十年难消,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的对象却没有了。为了给英雄拯救世界找对手,好莱坞也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想新招。1995年推出的007第十七部影片《黄金眼》,片中的假想敌已经由前苏联的国家组织换成了俄罗斯恐怖组织。影片一开始就是邦德在俄罗斯的冰天雪地里被恐怖分子追杀,当然他不但死里逃生还顺便使敌人纷纷落马。邦德阻止了试图破坏地球的黄金眼计划,还使原来的敌人娜塔莎幡然悔悟投入了他的怀抱。到了第十八部《明日帝国》,007的敌人换成了代表着传媒托拉斯垄断集团的大亨,那时候正是微软公司的庞大势力,及各大信息传媒集团的兼并风潮引起一些人恐慌的时候。
■恐怖分子成了当今好莱坞动作片第一反角
近年来,恐怖主义的泛滥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问题,反恐于是频频成为好莱坞电影的主题。因而伊斯兰恐怖分子成为近十年来好莱坞商业动作片中最常见的敌人,典型的莫过于《真实的谎言》。施瓦辛格把伊斯兰恐怖分子吊在导弹上射向其同党的飞机,炸出一片火光,那样的结局,真让人一言难尽。
在好莱坞塑造的美国英雄们打遍了现实世界里的敌人后,制片商们把外星人也设定为恐怖分子。典型的如《独立日》,在全世界几乎已经成为一片废墟之后,美国总统亲自驾机上天与外星人决战,最后拯救了全人类。
当然,聪明的好莱坞影人也很有自嘲精神,比如《王牌大贱谍I》就是他们对自己的间谍影片的讽刺,冷战时期的英雄被冷冻保存,以便他能在几十年之后来拯救人类,不料他一觉醒来却看见俄罗斯科学家和西方科学家一同工作,顿时对如此“敌我不分”的状况大惊小怪。片中充满了对拯救世界的间谍和敌人不合时宜的嘲笑,也赢得了票房的一路飘红。不过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该片从此成为搞笑间谍对抗搞笑坏蛋的商业类型片,续集一部接一部,搞笑不断,讽刺却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