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很多时候怕念名字,“点名批评”曾在很长时间里是严重事情。因为怕批评,很多人或机构也变得不敢露名字了。在又一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之际,再度品位电影金鸡奖评选委员会名单,我还是要批评一下。 先不说名字都是谁,单名字之界定就把我整得五体投地,佩服!为什么?你瞅瞅,哪一个不是大名头?自主任委员王晓棠被称作电影表演导演艺术家、电影事业家后,17名委员无一不是“家”:影视评论家、导演艺术家、文艺评论家、电影事业家、电影摄影家、电影教育家、电影发行专家、美术电影专家……好家伙,够厉害! 再看被叫做“家”的人,名字当然基本知道,但是否每一个人都配得上“家”之称谓?或者换个角度想,非要用“家”来称呼他们吗?在更多场合,我们管他们叫演员、导演,叫编剧、老师,为何一旦他们当上了金鸡奖评委,就不得不以“家”来“摆谱”了呢?我想,这个问题应该不难回答,金鸡奖相对于百花奖,是不通过观众评定的,为了区别于观众,区别于老百姓,名单里的人自然要是专家;为了表明最后的评选结果很权威,自然也要提前“昭告”评奖的人可都是专家呀! 现在专家也真多,打开收音机,听听在那里卖药的,哪一个不是专家?但得过病多次医治无效的人,对此感慨最深——不能迷信专家。 中国电影也是一样,越是迷信专家,越可能病得更深。在中国电影刚刚有走出“官本位”(华表奖不再用领导颁奖)迹象的现在,“专家本位”则会把电影创作领向另一个误区。 我想我应该说明白了。即将迎来百岁生日的中国电影能够走到今天,依靠的绝不是几个专家,真正为电影奋斗的人,想获得的社会认可也决不是某奖冠之的“专家”。再说回金鸡奖评委名单,我不能指责一些人不够专家,只感到犯不上把每个人都叫做专家,就比如在名单中被叫做“电影表演艺术家”的袁泉、傅彪,你不称他俩是“家”,我一样为他俩能进入评委阵容而欢呼,因为我们需要一线演员对于当今中国电影的评价,需要更多持有真知灼见的当红电影人为中国电影的更好发展而直言不讳。 巩俐参加多好多国际电影节,还当过好多次评委会主席,不知老外是否称她是“电影表演艺术家”……(撰稿/王奎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