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宝宝,四个宝宝一台戏 引言:近年来走红国内的天线宝宝,在英国也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娃娃。不论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小朋友们在模仿天线宝宝的动作、说天线宝宝儿语和唱天线宝宝儿歌。
幼儿来自外星
“天线宝宝”是1996年Ragdool公司与英国BBC签约制作的260集、每集30分钟的低幼节目,以动画片为载体,讲述四个可爱的外星人(即天线宝宝)的日常生活,主要的收视对象是从12个月大到5岁的孩子。“天线宝宝”没有设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所以它并不是一个教育节目,它只是呈现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发展的有趣经验。
不得不承认,小朋友们的品味是非常独特的,他们童贞的眼睛看到的世界里,有许多东西是大人们看不到的。
一开始,我还不太理解天线宝宝为什么会流行。英国每天早上7点开播,正是大部分家庭刚刚起床,妈妈们为全家准备早餐的时间。我通常会看上10多分钟,耐性就达到了饱和值,于是调台。作为成人,我感到:天线宝宝节奏太缓慢,内容超简单,还总是重复一遍。不过,让我非常羡慕的是,丁丁、迪西、拉拉和波波这四个真人装扮的绒布娃娃,他们成天能在芳草凄凄鸟语花香的科技岛上快乐地生活!
我那才两岁的小侄子显然被天线宝宝迷住了。他常常拖着紫色的会说话的玩具丁丁,摇摇晃晃追着我抢遥控器,然后目不转睛地看。连话都不怎么会说的他,居然也会跟我聊聊天线宝宝的故事。真是很神奇。我这才醒悟到:幼儿来自外星球。
小朋友们都讲大人不太懂也不通用的“幼儿语”,这是天线宝宝在世界120个国家、讲44种不同语言的10亿小观众中流行的原因。这些头顶天线的宝宝叫的名字可能略有不同,比如香港称他们是“天线得得B”,俄罗斯称“TELEPUKI”(意思是:大肚子宝宝);而且宝宝们吃的食品也各具地方特色:在英国,天线宝宝本来吃的很单调,仅为棕色的烤面包片;但到了俄罗斯,就改成了蘸鱼子酱配酸乳酪的薄烤饼。
一炮而红的节目
儿童疯狂,父母亲跟着痴迷。天线宝宝到底是怎么掳获大家的心呢?天线宝宝获得成功,决非偶然。
BBC播放的儿童节目往往采用招标制,从独立制片公司那里订制。目的是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保证片子的质量。天线宝宝就是这样产生的。90年代,BBC有了一个创意,拿到一笔预算后,决定开发18个月到5岁学前儿童的电视市场。然后,各个独立制片公司自由竞标,这样,有着丰富儿童教学经验的安妮·伍德和她一手创办的碎布娃娃公司(RAGDOLL)就脱颖而出了。在天线宝宝的整个制作过程中,BBC与安妮精诚合作,切磋讨论节目并及时增加预算,终于让这个真正有革命性力量的创新儿童作品得以面世。
一个神奇的科技岛,青草处处,鸟语花香,四个头上装有不同形状天线的外星宝宝——丁丁、拉拉、迪西和小波,就住在一个圆顶的科技屋里。四个宝宝所有的生活重心就是在外面嬉戏玩乐,或是玩球,或是跳舞,或是领略由电脑动画完成的各种惊喜如大船和汽笛声,动物游行等。他们再稚嫩不过的动作,再柔和不过的线条,再温馨不过的色彩,成为整个节目的灵魂,也成就了无限商机,就是他们4个宝宝,让许多小观众目不转睛,让许多父母心甘情愿掏出钱来。
天线宝宝每天除了游乐外,也靠着他们肚子里的银幕和外界接触,这就是节目中所谓的“真实的世界”。在每一集中,总有一个实地拍摄的画面,全部都是以幼儿的角度,看幼儿的世界:幼儿们在雨天踩水坑,在海边挖虫,在农场上喂鸡,过圣诞节等。
“不想长大”的年轻白领也成了“宝宝迷”
365集中每一集的内容都极为简单、安全,并不放入很多的信息,但无论是几个天线宝宝颜色的选择,还是他们的动作,都充分运用和体现了幼儿的心理,因而讨得他们的欢心。他们会发现,天线宝宝就像是自己的小伙伴,讲的是他们那个星球的故事。
但是和所有革命性节目一样,因为以前没有过,也往往招来很多非议。在英国,起初也有许多人看不惯,对这个节目嗤之以鼻。美国小儿医学会的专家,极力反对两岁以下幼儿看电视,认为这会对儿童早期大脑的情绪控制和社会反应发育有障碍作用。
然而这些并不能阻挡全球小朋友对天线宝宝的着迷。近来一项调查证实,在世界各国的天线宝宝迷中,有不少是沉湎在低幼节目中“不想长大”的年轻白领女性,这一收视群体的存在,倒是令节目制作人感到意外的一大收获。
快乐的天线宝宝
波波(Po Po):是最矮的天线宝宝,小波是红色的,小波喜欢随心所欲地跳舞、唱歌,小波最喜欢的东西是一辆粉红色和蓝色的车。
丁丁(TinkyWinky):丁丁是最高的天线宝宝,丁丁是紫色的,丁丁喜欢散步、跳舞和摔跤,丁丁最喜欢的东西是一个红色的提包。
迪西(Dipsy):迪西是第二高的天线宝宝,迪西是绿色的,迪西喜欢跳舞,做出一些新奇的动作,迪西最喜欢的东西是一顶黑色的帽子。
拉拉(La La):拉拉是第二矮的天线宝宝,拉拉是黄色的,拉拉喜欢唱歌、跳舞蹦蹦跳。拉拉最喜欢的东西是一个橘色的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