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媒体平台

夏季档新剧,我给ta最高分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整个8月葱妹都没有像往常那样列出美剧前瞻。因为今年夏天的剧集真的没什么爆款,除了《权力的游戏》这样的经典续集看不到什么好看的新剧了。

  不过立秋之后终于发现一部非常有料的夏季档新剧。这是一部犯罪题材的美剧,而且是高智商犯罪哦。

  最有趣的犯罪题材作品,往往是那些关于高智商罪犯的故事。

  经典如《沉默的羔羊》、《猫鼠游戏》和《七宗罪》,

  警察与罪犯之间一来一往、解谜一般的脑力博弈,最让人过瘾。

  今天介绍的就是这么一部美剧——

  追缉:炸弹客

  Manhunt:Unabomber

  也有翻译成《炸弹追凶》的

  这部美剧是黑马鲜少的夏季档中,为数不多的让人感到眼前一亮的作品之一了。

  剧集豆瓣评分8.8,这一成绩和其他的夏季档新剧相比,要高出不少。

  这部长达8集的迷你剧根据美国历史上真实的”大学航空炸弹客“案件改编,讲述了FBI追缉超级连环杀手希尔多·卡辛斯基(Theodore Kaczynski)的探案过程。

  希尔多·卡辛斯基从1978年开始以邮寄的方式递送炸弹,从第一起炸弹事件开始,直到17年后的1996年他才最终被捕。由于他经常给航空公司和大学邮寄炸弹,所以被FBI称为“大学航空炸弹客(Unabomber)”

  卡辛斯基

  然而疯子与天才只有一步之遥,卡辛斯基另一个身份是智商超过160的天才。他16岁进入哈佛,毕业后在伯克利大学担任数学助教。

  虽然有卡辛斯基传奇一生的噱头,但《追缉:炸弹客》并没有以此为故事的重点,而是关注FBI通过科学手法破案的过程。

  这个科普与写实的基调,与本剧的播出平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追缉:炸弹客》自一个美剧迷很少关注的频道——Discovery探索频道。

  一提起Discovery,脑海里浮现的大多是关于自然人文的高质量纪录片,还有一些和科技相关的真人秀,比如贝爷主持的《荒野求生》和著名的《流言终结者》系列都是出自此。

  如今娱乐产业大火,连苹果都要投资好莱坞打造自己的原创内容,美国一些老牌频道自然也不会错过抢占一块肉的机会。

  国家地理频道在4月春季档就推出了一部爱因斯坦的传记剧《天才》,祭出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朗·霍华德和奥斯卡影帝杰弗里·拉什的阵容。

  《天才》剧照

  而Discovery的这部《追缉:炸弹客》在配置上一点不输前者。

  导演格雷格·艾坦斯尼算是美剧老炮了,参与过《越狱》、《英雄》、《迷失》等等经典作品的拍摄。

  卡司方面,“幻视”保罗·贝坦尼饰演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炸弹手卡辛斯基。

  还认得出来吗?

  《阿凡达》男星萨姆·沃辛顿饰演FBI行为分析师吉姆·“菲茨”·菲茨杰拉德,在案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事以他的视角,沿着两条时间线展开。

  一条发生在1995年,刚刚加入FBI行为分析部们的菲茨受命加入调查大学航空炸弹客的小组,提供对罪案的行为侧写。

  另一条发生在1997年,彼时的菲茨独自一人在深山里过着隐居的生活,昔日的FBI老领导邀请他去审讯已经被捉拿归案的炸弹手卡辛斯基,争取让他主动认罪。

  剧集一开始就抛出两个悬念:短短两年时间,逍遥法外17年的炸弹手是如何被抓;拥有美满家庭和成功事业的菲茨为何离开现代社会,回归原始生活?

  这两个问题,也随着剧集的发展而慢慢揭晓。

  1995年,炸弹手邮寄出的炸弹夺取了美国某个林业协会主席的性命,这个炸弹手在1978年首次作案,17年间警方对案件毫无头绪。

  菲茨正是在这一年加入调查小组,他擅长心理分析,他的职责是根据作案手法,提供罪犯的人格信息。

  本想大展宏图的菲茨一来就吃了一记下马威。

  他打算根据炸弹手留下的文字信息,重新开始对其的行为分析。

  结果被领导回应:不需要!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份自以为详密的分析了。

  他们需要菲茨做的,只是根据这份分析写一份漂亮的报告。

  然而,这份分析其实漏洞百出,其中提到罪犯只受过低等教育,而菲茨认为凶手绝对是一个智商超高的罪犯。

  可惜并没有人相信这个无名小辈的结论。

  直到一份由炸弹手寄到《纽约时报》的信件改变了这一切。

  这份信件其实是一篇长达上万字的科学论文,名为《论工业化社会及其未来》,其中批判工业化社会让人失去自由,人类已经成为科技的奴隶。

  能写出这样附带备注、参考文献的严谨著作,绝非等闲之辈。

  菲茨的结论因此受到重视,他也因此获得了参与调查的权利。

  于是他把重心完全转移到分析《论工业化社会及其未来》这篇著作上。他将文章称为“宣言”,并通过其中的遣词用句,破解出罪犯的年龄和性格。

  爱看刑侦题材的观众都知道,有的破案靠犯罪现场调查,有的靠分析犯罪心理,而本剧则引入了一个新的破案模式——语言分析法。

  如果翻看关于大学航空炸弹手案件的史料,会了解整个案件的破解,也会发现语言分析对破案的重要性。

  正是炸弹手写作的模式被他的亲弟弟识别出来,才为他最终被捕埋下伏笔。

  这是语言分析第一次应用在现实犯罪调查中。

  但凡是新事物总是会遭受质疑,调查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认为用词习惯和拼写错误根本不算靠得住脚的证据。

  在调查小组的官僚作风下,菲茨的提议一次次被打压。

  而他的遭遇与宣言中所揭露的问题实现了惊人地重合。

  著作中提到:

  “人类(因为依赖科技)从此降级为机械产品,社会机器中的小小齿轮,被剥夺了尊严、自主与自由,唯一的选择就是服从。”

  就像菲茨的上司对他的要求一样:

  “你要做的就是服从命令。”

  这似乎也解释了1997年那条时间线中,菲茨选择隐居生活的原因。

  炸弹手卡辛斯基在被捕前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木屋中过着远离现代科技的日子。菲茨最终步其后尘,不得不说是对卡辛斯基世界观的一种认同。之所以菲茨被卡辛斯基的思想同化,是因为他们的遭遇和思维太过相同。

  可以说,菲茨就是另一个卡辛斯基。

  比如出现在第四集的一幕。没有破案进展的菲茨回到老家后,在某个夜晚不堪忍受路灯的噪音,想拿枪崩了灯泡。

  电灯是科技的最早代表,正是它的诞生为人类带来长久的光明,让电普及到人类生活当中。

  菲茨想要击毁电灯的这一幕,包含着毁灭科技的隐喻,也暗指他的内心正在向卡辛斯基靠拢。

  这一点,在1997年这条时间线的故事中也不断被得到印证。

  相比另一条线索的破案情节,1997年的故事线才是全剧最精彩的地方。

  菲茨此行的任务是必须让卡辛斯基在狱中主动认罪,这起案件如果进入公开庭审,一则担心他会像O·J·辛普森一样被无罪释放,二则担心他的思想会受到其他激进分子的追捧,孕育出新的炸弹手。

  第一次见面,菲茨本想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卡辛斯基套近乎,结果最后”认罪“这个词还没说完就被对方拒绝了。

  智商超常的卡辛斯基早就料到了菲茨的意图,所以两人的第一次面对面交锋,以菲茨被KO而告终。

  第二次见面,菲茨满桌的证据施压,提出认罪是卡辛斯基可选择的最佳方式。只有认罪伏法,才能从轻发落,才能继续在狱中传递他抵制科技的思想。

  菲茨料到卡辛斯基喜欢持有掌控力,希望拥有继续发表言论的自由。但他还是低估了卡辛斯基的智商。

  当大量证据摊开摆在桌上后,卡辛斯基提出,所有证据都来自于犯罪现场的炸弹残骸和他居住小屋中拥有的物品做出的对比。

  然后他抛出了一个叫做“毒果效应”的理论:如果从一开始,FBI闯入他家里的决策就出自于一个靠不住脚的结论呢?

  而那个靠不住脚的结论,就是菲茨给出的语言分析。

  这个从未有过先例的分析一旦被认定为不合理,那么所有的证据都将烟消云散。

  卡辛斯基的辩驳让菲茨哑口无言。

  FBI把家底都翻出来了,可第二局,依旧是菲茨被KO。

  这种局面直到第三次会面才有所扭转,至于菲茨如何扳回一城,留给你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三次交锋,都是在逼仄的斗室中完成的,情绪张力也在简单的背景中强化到极致。这是一场纯思想的交锋,没有武器,也能感受到一招一式中的火花四溅。

  保罗·贝坦尼和萨姆·沃辛顿两位演员的表现也堪称精彩。

  特别是沃辛顿,以往他都以动作明星的身份出现在大银幕之上。而这一次,他不仅没有大逞个人英雄主义,反而过得很憋屈。

  但就是在憋屈中,他展现了在文戏上的实力。

  比如卡辛斯基抓住软肋时吞口水的细节,

  或者被受到上司打压时不服的表情。

  菲茨这个角色也是真实存在的,他在2007年退休之后进入好莱坞,担任《犯罪心理》等剧集的技术顾问。

  但菲茨本人曾说过,这个角色有80%是真实的,其中关于语言分析的部分是准确的。而隐居以及和罪犯产生思维上的共鸣这两部分,则是剧集的戏说了。

  而现实生活中的卡辛斯基,随着《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的发表,从十恶不赦的冷血炸弹狂变成了毁誉参半的形象。

  文章中对现代文明的批判,让他成为不少人心中的反科技斗士。

  他身体力行地抗议科技并选择隐居的生活,也为他赢得不少渴望出世却无力抛弃现代文明的人们的崇拜。

  《追缉:炸弹客》中将卡辛斯基的这篇文字作为旁白,来对照FBI在破案过程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以及科技依赖。

  当时的联邦调查局,刚刚建立起基于人口档案的信息搜索程序,只要在电脑上输入一串数字,就可以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身份证号码或者其他号码。

  如今,档案系统中的信息已经精确到指纹和DNA。

  这些技术的加持确实让断案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可就像剧中节选的一段文章里提到的:

  “如今我们所知的文明没有电脑将会分崩离析。”

  如果没有电脑、网络甚至没有电,那么世界会怎样?

  卡辛斯基是一个处于消极心态的狂人,当他发现这一切的时,认定只有炸掉这一切才能阻止科技对生活的侵蚀。

  这种想法悲观又极端。但他确实为世人带来一个反乌托邦式的警告。

  二十年后的今天,《追缉:炸弹客》这部美剧重提了卡辛斯基曾经的警告。而这部美剧最开始的名字,就叫《宣言》。

  当人们沉浸在科技的福祉中时,别忘回过头想想,自己是否已经成为他们的奴隶。

  离开电话、电脑和一切高科技产品后,你的生活还剩下些什么。

— END —

  大家还喜欢看:

yule.sohu.com true 电影通缉令 https://yule.sohu.com/20170821/n507779564.shtml report 6001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整个8月葱妹都没有像往常那样列出美剧前瞻。因为今年夏天的剧集真的没什么爆款,除了《权力的游戏》这样的经典续集看不到什么好看的新剧了。不过立
热门新闻
名人入驻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独家内容、独特观点、独特的视角......

娱乐老王

娱乐老王

唠娱乐家常,没事磕磕娱乐那些事儿......

扒小妹

扒小妹

扒圈内大情小事......

全明星探

全明星探

一手八卦资讯尽在这里......

电影通缉令

电影通缉令

最优雅电影观众提名......

谈资

谈资

病毒式传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