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莉-波特的最新讽刺喜剧片《酒会》把摄像机架在了一个私人酒会里 |
搜狐娱乐讯(来源:《好莱坞报道者》 编译:麦咪)在莎莉-波特的讽刺喜剧片《酒会》里,一群老朋友聚在了一起,但对他们来说,那个充满爆炸性的夜晚就像是踏上了一条颠簸不平的道路,他们必须系好安全带才能获救。影片拥有一流的演员阵容,基里安-墨菲、艾米莉-莫迪默、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派翠西娅-克拉克森、蒂莫西-斯波,以及布鲁诺-甘茨。《酒会》的拍摄仅仅只花费了两个星期的时间,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部全程高能的电影。影片采用了黑白影像呈现,看起来拥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而作为一部“地狱饭桌”式的电影,《酒会》很容易让人想起迈克-尼科尔斯的《灵欲春宵》、路易斯-布努埃尔的《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以及托马斯-温特伯格的《家宴》。不过,尽管该片涉及的话题都比较前卫,但它和以上提及的经典电影相比还是缺乏了讽刺力度,尤其是对一些禁忌话题的开掘。这是一部传统的社会题材喜剧,多么的英国!
聚会最后演变成了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 |
从表面上看,我们似乎可以赞美莎莉-波特和她的这部《酒会》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影片相较于波特之前拍摄的《奥兰多》《探戈课》等优秀作品,还是缺乏了原创性,她只是用了一种当下观众更易接受的方式去完成了一部大众化的作品,因此看上去会那样的轻松有趣。《酒会》是莎莉-波特第三次参加柏林金熊奖的角逐。1983年,波特带着处女作《淘金者》来到柏林时,就夺得了读者评论单元最佳影片兹蒂奖。波特不是个高产导演,从1979年至今,总共才拍了13部作品。2009年的《愤怒》曾入围柏林主竞赛单元,但并未获奖。《酒会》拥有着星光熠熠的表演班底和诙谐幽默的剧本,有可能会在本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有所收获,而它也有可能为波特带来罕见的商业上的成功。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扮演的女政客珍妮特,最近刚刚被提拔为预备内阁,这个精明老辣的女人为了庆贺自己的事业成就,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举办家庭派对。戛纳影帝蒂莫西-斯波扮演她的丈夫比尔。这是一个看起来浑浑噩噩的大学老师,在得知老婆举办酒会的消息后颇为震惊,于是在家一边喝酒一边听歌,弄得一身酒气。第一个来访的女人是派翠西娅-克拉克森扮演的埃波,这是个有点理想主义满嘴愤世嫉俗的老女人,她身边的伴侣是个看上去完全和她不搭的男人——布鲁诺-甘茨扮演的弗里德,此男年纪一把却有点嬉皮士风。玛莎-琼斯是一个拥有女权主义倾向的大学教授妻子,不再年轻的简妮刚刚怀上了三胞胎。汤姆是个腰缠万贯的银行家,他悄悄带着可卡因和手枪来到酒会,好戏就这么上演了。
本片是英国女导演莎莉-波特第三次登陆柏林影展 |
《酒会》沿袭了很多经典闹剧的套路,所有参加酒会的人都窝藏一个不可告人的黑暗无比的秘密,最终累积成巨大的矛盾冲突,从而撕开不忍直视的真相。他们有的即将面对绝望的忏悔,有的曝光了自己的婚外情,有的则把友情推向了摇摇欲坠的崩溃边缘,有的拳脚相加彻底不留情面,甚至,掏出手枪大干一场。影片70多分钟的篇幅都被各种唇枪舌剑和相互PK的桥段填满,令人始终处于情绪上扬的状态,莎莉-波特不断地用有趣的游戏化剧设去推进情节的发展,直至所有人物在这场酒会中被撞得不省人事,不堪回首。
一场凶杀案搅拌进了社交活动,各方势力也亮出了自己的政治观点 |
源于莎莉-波特对英国国情的敏感,她在这部电影中塞进了不少时政话题,比如,人物的对话中涉及了诸如女权主义、被妖魔化的社交网络、正在崩塌的英国主流民主政治氛围、以及英国国民医疗保险制度遭遇的危机等等。但是这一切在整部电影中都只能算作小小的点缀,影片在总体上依旧保持了风俗闹剧的品性——中产阶级的自我反省。类似的作品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英国舞台上都有上演。当然,《酒会》的另一个问题是,影片中每一对略有些病态的夫妇都缺乏可信度,你很难相信现实生活中会有这种模样的夫妇存在——在“酒会”到来之前,他们从来没有向对方泄露过任何蛛丝马迹。更要命的是,他们在说台词时都咬字过重,如果说他们在演舞台剧则无可厚非,但在大银幕上看,难免有表演过火的嫌疑。
主竞赛片《酒会》亮相柏林电影节 |
《酒会》的黑白摄影十分迷人,再加上爵士风格的配乐,观赏性很强。在群戏交战中,派翠西娅-克拉克森的表演十分抢眼,台词也十分刻薄有趣,让人想起贝蒂-戴维斯的表演,悲喜交加的情感和尖锐的社会讽刺被融合在了一起。只是,《酒会》全片并未达到理想的高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