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暑期档,小米电视上大片云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些大片全是炙手可热的院线新片,有些电影几乎是才下院线,就上电视。
不少国产电影亮相电视的时间距离在影院上映的时间只有一个月,比如7月8日在院线上映的《致青春原来你也在这里》,8月10日即登陆小米电视;7月15日上映的《陆垚知马俐》,8月16日就能在小米电视上看到。好莱坞大片也打破了3个月到半年的窗口期的惯例,6月3日内地上映的《X战警:天启》,8月13日在小米电视首播;8月23日登陆小米电视的《独立日2:卷土重来》,6月24日才在美国、内地同步上映,下线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可以看出,电影从影院下线后,转移播放阵地在电视亮相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窗口期”一度是电影公司的的生命线。自从1980年代开始,电影制片厂就通过设置一套时间窗口的体系来向不同介质的市场发行其产品,以获取最大可能的收入。影片首先在影院上映。六个月后,家庭录像(录像带、DVD或网络视频)窗口开启,各平台付费点播/下载。之后进入有线电视播放窗口,为期1-2年。最后进入长期的包月观看和免费观看。但从1997年到2015年的近20年间,院线公映与家庭录像发行之间的间隔在不断缩短。上世纪90年代末,院线窗口保留平均5个月22天,到2012年以后,六大影业的窗口期接连步入3个月。
而在中国,随着音像制品市场逐渐萎缩,电影的窗口期设定已经从此前“影院-音像制品-付费电视频道-闭路电视频道”的模式转变成为“影院-视频网站/电视”的模式。此前互联网电视普遍都会在影片下线一个月后才开始播放,但如今“窗口期”缩短到半个月到一个月。
窗口期并不是各电影公司相互约定的结果,而是电影公司在自己利益的考量下,寻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然选择。前环球影业主席大卫·林德(DavidLinde)表示,“我们仍然被发行窗口体系困住了。现实是电影业需要更进取的包容心去面对观众的渴求。在我看来,如果你的电影在下映的同时在网上上线播出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互联网电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能让窗口期收窄呢?原因就在于影片互联网发行的广阔前景。目前小米电视和小米盒子的累计销量已超过了1500万,以一家四口计算,小米在电视端的覆盖人群超过了6000万,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并且,小米电视目前的开机率是68%,远高于智能电视行业56%的日均开机率。无论是从用户量还是活跃度来看,小米电视实际上已经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家庭院线。分析人士认为,在小米电视这样的互联网电视渠道上,影片可以获得用户付费和广告这两方面的分成收入。在过去的两年,视频点播市场发展非常迅猛,达到了每年500%以上的增长速度。电影在传统的院线票房之外,将获得更多的互联网发行收入,这便吸引了片方以更快的速度登上电视屏幕,电视用户也因此享受到更加新鲜的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