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届“华表奖”立的什么旗?导的是什么“向”?
——陆合
在电影大众和电影人士的百思难解和千呼万唤中,延后一年多的“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会期及提名奖名单总算尘埃落定,姗姗亮妆。
按说,经过如此“加长版”的汤熬火焙、反复酝酿,能够端上台面的理应是精制上品、佳肴美馔。然而看过“菜单”再仔细品味,却发觉好似一锅东拼西凑的乱炖,完全看不出掌勺师傅的菜系所属与风味主张。
中国电影华表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原本是表彰中国电影的三驾马车。其中“百花奖”代表群众性评奖,金鸡奖代表专业性评奖,而“华表奖”则是经国家批准的三项常设全国性文艺大奖中的最高荣誉奖。
既然是政府最高奖,就应该具有更严格的评选标准,更合理的评选办法,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在艺术性的基础上,具备正确鲜明的人文导向、思想导向和精神导向。
不错,2005年之前的“华表奖”(前身系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5年文化部电影局整建制划归广播电影电视部后,更名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再其后确定为“华表奖”。)的评奖由于大都只看重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而不大注重票房、拷贝发行量和影片投资成本回收的倾向,因而吸纳了电影界人士关于要重视和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意见,从而将票房、拷贝及发行量作为评奖重要参数,这样做完全可以理解、无可厚非(这方面的问题通过“百花奖”评奖,其实已部分得到解决与分担)。但是,将如果将二者本末倒置,或是将“华表奖”最该突出的正面导向作用和引领功能弃之不顾或置于可有可无,就非跑偏不可,从而把本来就假俗当道的电影现况进一步引上邪路。
如此说来并非危言耸听,君不见此次提名奖名单中,有的是花大价钱请洋导演执导、明显偏离原著主旨、致使角色演绎错位、冲奥申奖终被退回的所谓大片;有的是片名虽然很“正”,剧中人物和具体情节却凭空臆造、随意拼凑,乃至严重违背历史真实;还有一些缺乏情怀、格调不高、刻意迎合某些观众趣味的“媚俗”影片,居然也堂而皇之登上了“华表奖”评选的庄严奖坛,就不能不令人惊诧、扼腕,乃至质疑了。
须知,电影并非单纯的娱乐工具,一部好的电影应该能够反映出社会所亟需弘扬的时代精神,鉴证出历史的辙印与进步趋向。而作为代表政府意志与价值导向的评选,则更应该明确肯定和鼓励这类电影积极的政治倾向和社会影响。
具体到哪部电影有资格获奖,其决定因素往往首先是一剧之本(而差也一定差在一剧之本,举凡近期奥斯卡获奖作品,似乎也能从另一角度证明这一点)——剧本过硬,方能提供坚实的创作基础和可供发挥的艺术天地。换言之,由于剧本是导演进行视觉化创造和讲述故事依据的蓝本和营造戏剧化情节的灵魂与骨架,因而一部电影越能散发出经久的魅力,就越有力地证明剧本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潜能与丰富内涵。
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实的需求,或是从影院、或是经CCTV电影频道播出后客观反馈的实际效果来看,类似《黄克功案件》这样紧扣时代脉搏、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有血有肉、颇具警世意义的反腐题材的主旋律影片,都理应榜上有名。
众所周知,《黄克功案件》这部电影,取材于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刑字第二号案件,历经作者整整9年波折频出的不懈努力与精心打造,围绕娄山关之役立下战功的革命功臣黄克功逼婚不成妄杀无辜的典型案例,生动设置了案件所蕴含的“情与法”、“功与罪”、“杀与赦”的尖锐矛盾与跌宕情感,正面体现了抗战初期毛泽东宁可“挥泪斩马谡”,也要依法治党、依法治军的坚强决心,是可供当下认真参鉴的一部警世新篇,对于推进依法治党、依法治军、依法治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然,一部成功的电影光有好的剧本还不够,还必须有好的导演阐释和演员的出色表演,才能赢得观众青睐。也正是在这些方面,导演在执导《黄克功案件》这部电影时可谓耗尽了心血,铆足了气力,例如:通过缜密扎实的性格表演,完美而真实地塑造了“两碗水都要端平”的审判长雷经天的形象;同时,在银幕上成功再现了年仅22岁时任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及“首席检察官”的胡耀邦同志;而由著名电影演员王凯饰演的黄克功,可说是生动演绎了这个人格分裂,刚愎狡黠,又色厉内荏的反面形象,这一方面对于告诫和震慑那些丧失底限的贪腐高官,可谓一面不可多得的镜鉴;而在艺术方面,也为演员后来在《琅琊榜》中成功塑造具有丰富复杂内心世界的靖王这一角色,预设了必要的铺垫。
如果说,连这样一部稀缺的,敢于冲破禁区,勇于表现反腐斗争,力陈以史为鉴的好剧本、好电影,都不给予起码的关注与观顾,而让那些立意含混、虚假拼凑、浅俗矫情、格调不高的影片去添充奖项,就并非简单的遗憾与有失公道,而可能是我们的评委的价值观、洞察力和专业水准出了问题,这样评出来的东西又如何服众?如何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
电影是社会的镜子,评奖是反射评委专业性和公德心的镜子。毋庸讳言,中国为数不少的电影人目前还将自己置于逐利时代,甚至在毫无忌惮地跑步向钱。作为电影生产者与制作者,偶尔跑偏或“媚俗”,或许出于无意或无奈。但是具有把握手中导向责任的评选机构,如不脚踏实地,也不仰望天空;既无视于群众切实观感,也不关注时代与社会所需,这才是实际问题的症结所在与关键所在啊。
如果这个问题不被关注或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不仅要问:第16届“华表奖”的评选究竟立的是什么旗?而以如此标准评奖,评委们到底想把本来就已显病态或亚健康的中国电影引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