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末的晚上,上海奔驰文化中心座无虚席,近一万三千名观众潮水般的掌声与不绝于耳的笑声涌向舞台中央的表演者周立波。镁光灯下,“西装革履光可鉴人”的周立波仅靠一杯白水,将历史与现实巧妙联接,以独特的叙事方式与滑稽戏式的节奏、手法交织出“海派清口”特有的腔调。
如今,上海人已经很少能在沪上电视节目的舞台看到周立波,而在喜爱周立波的人们眼中,周立波的表演仍代表着上海文化特有的腔调,他的表演不是肢体的夸张表演,也不是纯粹的搞笑段子,而是一种清新、智慧的表演。着名学者余秋雨曾形容周立波的表演达到“形散而神聚”的境界。
从海派清口创立之处,在只能容纳680人的兰心剧院中表演,之后到1300座的美琪大剧院,再到3700座的长宁体操中心,直至今日的灯火璀璨的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周立波以笑侃系列演出的持续火爆建立了当代标志性的“上海腔调”,这种腔调与其深厚的功底不无关联。他是正宗的科班出身滑稽演员,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与姚慕双,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扬名,虽商海沉浮多年,兜兜转还是回到魂牵梦绕的舞台。
舞台上的灯火璀璨,对于周立波而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滑稽表演能实现的,他潜藏着更大的艺术“野心”,要把自己的表演打造成“滑稽中的交响乐”,他从不丑化自我,也不会拿庸俗当“亲民”,只是紧跟时事,从严肃的问题里挖掘幽默和快乐的元素。无论是叙说上海百年故事,还是点评当下社会现象,他总能让观众于嬉笑怒骂间体悟生活百态,在笑中清醒认识社会被撕开的黑暗面。
有人说,周立波胆子很大,至今也只有周立波才敢对时事热点进行笑侃。事实上,在人们的想象之外,周立波对每一次表演都是慎之又慎,他怕的不是内容出格,而是担心在艺术上“炒冷饭”。
熟悉周立波演出的观众都知道,他的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原创性艺术的呈现。他的每一季演出内容都不尽相同,总是紧跟时事,关注热点和民生。“观众不需要你告诉他已经知道的东西,我的段子,每一季都不一样,在互联网时代演出是很难得,一再吃老本,观众是不会买账的。”在周立波心中,原创精神是他登上艺术舞台的立身之本。
事实上,在舞台之外,周立波从未懈怠对“原创”的坚持。他的演出没有排练、没有剧本,全靠周立波每天三小时的阅读和寥寥几张准备提纲内容。他的所有彩排就是阅读,随时随地的思考,熟悉周立波的朋友都知道,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本,灵光乍现,想到什么绝妙好句,立刻停下脚步,写下属于自己独创的内容。
周立波不仅在乎内容的原创,连形式的原创性,也一样不放过。从2009年创办电视脱口秀节目《壹周立波秀》,成为中国电视个人脱口秀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到转投浙江卫视任创意总监,创办公益品牌节目《中国梦想秀》,拓宽梦想的外延,"圆梦"超越捐款捐物、帮贫济困等行为,更注重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创新传达“真诚”“善良”“温暖”这样的正能量,周立波在电视综艺领域的每一次起航,总是带来耳目一新的节目环节和样式。
就在今年年初,周立波坚持的“原创之光”差点闪瞎韩国电视综艺大佬的眼睛。原来,韩国综艺节目的一位大佬带着几名韩国节目PD准备邀请周立波参与创办引进一档韩国版权的节目,结果与周立波详谈了十多个小时后,反被周立波灌输了“中国电视节目需要独到的、原汁原味的东西,韩国的节目未必适合中国观众。”这样的思想,甚至因周立波的话语恶梦连连。
而今,时代的洪流涌起又退去,周立波带着他特有的腔调和“原创之光”站在舞台中央,这一次,没有沸腾的宣传、没有刺激人的激情,他更加自信的回归艺术表演的本源,真实地传递理念、信仰、更迭的时代故事。
声明:此稿来自直播网娱乐频道,来源为网友投稿之选,版权归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来邮通知删除,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使用。直播网投稿邮箱:news@zhibowang.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