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6届柏林电影节 > 第66届柏林电影节影评
电影 | 电视 | 音乐 | 戏剧 | 视频

《公社》:用讽刺喜剧包装现实寓言

来源:搜狐娱乐
《公社》中导演托马斯彰显了人的劣根性,冷漠,虚伪,自私
《公社》中导演托马斯彰显了人的劣根性,冷漠,虚伪,自私

电影像一则寓言,描绘了一群浑浑噩噩的人
电影像一则寓言,描绘了一群浑浑噩噩的人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马嫚丽/文)柏林时间2月17日,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公社》(《The Commune》)举行媒体看片。这是丹麦知名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的影片,他的上一部《狩猎》在国内很红,电影里讲述的是一个孩童通过污蔑男主角猥亵她的谎言颠覆大人世界的故事,托马斯-温特伯格认为人与人之间没办法完全信任,有的却是你没办法察觉的恶意。在《公社》里,托马斯更加残忍,人的劣根性,冷漠,虚伪,自私,在这里一一彰显,而我们崇尚的道德并不管用,我们建立的规则,一碰到威权就被健忘。但是呢,生活就算是坨屎,你可能也要跟女主角一样宽容对待才能全身而退。

  《公社》的故事是这样的:70年代的瑞典,作为女主播的女主角和大学老师的男主角,带着青春期的女儿搬到一个大房子里住,为了摆脱平庸的生活,他们决定建立一个公社,即和另外几个好友或不认识的人组建一个集体共同生活,并设定规则,即通过民主表决的形式决定公社事务。随后,男主角有了外遇,用一则公社表决让第三者住进公社,而女主角在失去工作和婚姻的打压下,情绪崩溃,最后退出了公社。

  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在一次外媒采访中说,电影里的公社这个设定,在他的童年生活里就有。他敬佩父母那一代人的理想主义和勇气。然而,他并不相信公社中的这些人际关系。

  托马斯不仅是不相信,还认为人之间是虚伪的,肤浅的关系。在电影中,《公社》这部电影,镜头并不如《狩猎》那么冷峻,它反而有不少喜剧成分,而这些喜剧笑点,也显示了人的劣根性。比如说吧,当女主角因为丈夫爱上一个年轻女孩时,在饭桌上情绪奔溃难以自持时,公社里的人选择顾左右而言他;他们给女主角一个安慰的眼神,然后岔开话题,企图用笑话遮掩这个尴尬。有个男配角干脆说,“咦,我还有菜没有端上来”就离开了。而在公社最初建立时,女主角和大家伙还很开心地裸泳,一起出游,一起在饭桌上说笑。

  电影也是一则社会寓言。当丈夫要求让小三住进公社里时,公社进行了一场表决,最初是否决的。这时候好戏开始了,丈夫怒喊,“你们吃我的,住我的,难道就不能让我的情人住进来么。我早就受够你们了,快滚!”(大意),就这样,周遭人等被吓到了,第三者也顺利住进来。别看故事脑洞开得大,但在你我生活里常能碰到过的事,威权之下建立的规则是脆弱的。女主角建立公社的初衷是乌托邦式的,人人平等,没有压迫的集体生活,但这理想在丈夫的一句话中也就破灭了。

  电影里无处不显示这群人的生活状态是如何的浑浑噩噩。女主角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公社里没有人为她挺身说话,几场餐桌上的戏,大家伙调笑着,跟新搬进来的第三者很快搞好关系。我们所受的教育,关于道德,关于责任,在这里并不起作用。所有人的劣根性都在这个舞台上,浑浑噩噩地生活,而且又是那么真实。

  遇到这样的困境,倘若在别的电影里,女主角会咆哮,会开撕,俗套的结局或者说大家期待的结局会是这样的,丈夫浪子回头,女主角一家又开心地生活在一起了;或者是,女主角釜底抽薪,逼走小三,获得丈夫的财产,然后事业得意,爱情又获得第二春。

  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给出的结局就没那么大快人心。它更残酷,也更加贴近现实。女儿担心女主角的精神状态,劝她离开公社,女主角最后也离开了。女儿则在一场恋爱中寻找慰籍和出路。在最后几场戏中,女主角从情绪崩溃转为冷静,她不失尊严和体面地和公社里的人告别。尽管生活是一个烂摊子了,女主角没有怪别人,因为怪别人也没有什么用,就宽宽心,掉头离开吧。又或者像女儿那样,不如谁都不要理,找到自己的路向前走吧。

  总结来说,《公社》并不是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完成度最高最成熟的电影。它有缺陷,即导演在剧本上在周遭群体性格画像和男女主夫妻感情上略有游移。但它揭露了更深的社会寓意,现实残忍,不会因为正义感爆棚就变好,但好在,这次他给你找到了出路。

yule.sohu.com true 搜狐娱乐 https://yule.sohu.com/20160218/n437730713.shtml report 2574 《公社》中导演托马斯彰显了人的劣根性,冷漠,虚伪,自私电影像一则寓言,描绘了一群浑浑噩噩的人搜狐娱乐独家专稿(马嫚丽/文)柏林时间2月17日,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
(责任编辑:杜渐 UK028)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