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 > 闻2015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
电影 | 电视 | 音乐 | 戏剧 | 视频

施内勒教授登台大师班 谈电子音乐创作

来源:搜狐娱乐
奥利维-施内勒教授(Oliver SCHNELLER)
奥利维-施内勒教授(Oliver SCHNELLER)


  7月20日,在2015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2015BICW)的第一场外籍教授讲座上,奥利维•施内勒(Oliver Schneller)教授登上讲台,以“混合生效•用声学模式创作”为题,与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电子音乐创作心得。

  奥利维•施内勒教授来自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并担任汉诺威新音乐研究所所长一职,他的作曲中心理念建立在乐器、建筑空间与实时电子音乐的关系上,因此对于电子音乐创作颇有心得。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国际上屡获奖项,也曾在诸多著名音乐节上出演;而在进行音乐创作的同时,作为一名萨克斯演奏家,施内勒教授亦多次与爵士乐团合作,并曾与马勒青年乐队在小泽征尔的指挥下一同演出,可谓多才多艺。

  “我们不要忘记,对于音乐家而言,声音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观察并学习它,而这样的课程是永无止境的。”对于施内勒教授而言,法国著名作曲家埃德加•瓦雷兹的观点对于后日的电子音乐创作有着深远的意义。尽管在现在看来,这种言论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但是在瓦雷兹活跃的1920年代,声音至上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见解。在人们通常讨论的作曲形式中,结构似乎总是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瓦雷兹的言论却让声音成为主角。正如他所言,电子音乐便是这样一种极大发挥声音自身可能性的创作方式。

  施内勒教授为大家简单梳理了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最早的电子音乐尝试来自巴黎电台,由皮埃尔•舍费尔带领的四名先驱者通过记录现实中的声音并剪接磁带,来进行实验性的电子音乐创作,并发表了重要的电子音乐教程与论文。而西德广播电台也发起了实验小组,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施托克豪森在内的三名作曲家在此进行深入研究,他们的理论对电子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五十年代末,美国亦组建了全新的工作室,他们兼容并包的实验方式为电子音乐带来了一股新风。直至今日,尽管设备日新月异,但电子音乐仍沿用着前辈探索者们的理论继续前行。

  对于频谱的分析是电子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一环,施内勒教授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所谓频谱即指声音的视觉图像。在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而这些看似寻常的声音实际上也是由各自不同频段的声音构成的。频谱能够把声音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使得我们更明确地分析一段声音的不同频率,并由此进行剪接与再创造。

  在讲座上,施内勒教授为大家播放了他的作品《五行》。对于施内勒教授而言,东方的五行学说非常令他着迷,尤其是其中的相生相克理论,令五种元素彼此间产生了奇妙的关联性。他的《五行》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部分,由他在生活中所采集的声音及其他自身的再创造构成。每个部分虽然看似独立,却同时有其它“元素”部分的渗透,施内勒教授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出了他对于东方五行相生相克概念的诠释。

  “当我们着手于‘声学模型’时,‘大致性’这一概在音乐中或许拥有了全新的含义,甚至会在彼此间产生新的关联。”施内勒教授强调,“将目光着眼于声音自身,分析它的构成与特性,这也可能为你的创作打开全新的思路。”

yule.sohu.com true 搜狐娱乐 https://yule.sohu.com/20150722/n417268545.shtml report 1874 奥利维-施内勒教授(OliverSCHNELLER)7月20日,在2015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2015BICW)的第一场外籍教授讲座上,奥利维•施内勒
(责任编辑:董文)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