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Movie > 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电影 | 电视 | 音乐 | 戏剧 | 视频

北影节专家解读:电影业最关心的10个问题

来源:搜狐娱乐
现在,全球电影业的聚光灯都打向了中国
现在,全球电影业的聚光灯都打向了中国

  视频|施瓦辛格独家专访:中国市场激动人心

  搜狐娱乐讯 (哈麦/文)正在进行时的北京电影节上,讨论当下中国电影热门现象,讨论中外合拍,讨论未来产业方向的声音此起彼伏。可能以往的任何时期,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业,都没有中国现在热闹和独特过。可以说,在人口近14亿,影院银幕增到2.5万块,年票房即将突破400亿的时候,所有聚光灯都打到了这里。

  中国电影应该怎么走?老外跑来的目的真的是帮我们建立电影工业吗?为什么所有行业最有钱的人都来玩电影了?原本只是作为资讯平台的互联网公司现在为何那么牛气?如果跟风成性,如果移动视频当道,中国电影会死吗?大银幕会消亡吗?搜狐娱乐记者采访了美国电影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冯伟、广电总局电影研究所所长刘汉文、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项目部主任陈彩云,来解答这些电影业内大家关心的问题。

  1.中国影市可以全面对外开放了吗?

  冯伟:2012年中美电影新政(在原有20部进口配额的基础上,再增加14部IMAX或3D大片),国电影票房落到百分之四十几,是近几年来唯一一次低于50%。到了2013年,马上票房又超过了国外电影。假如现在全面对外开放,本土电影占50%这个比例应该是蛮乐观的。

  刘汉文:文艺座谈会上,习主席对电影业的开放谈到他的观点,大致的意思是,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前些年我们对引进大片数量的多少还是有点纠结,但经过这么多年的竞争,国产影片并没有被国外影片打垮,反而刺激国产电影提升了质量和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市场走向更加开放是毫无疑问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美国影片还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我们中国的国产影片只是仅仅在国内取得比较大的份额,并不是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要一下子全面积放开,可以探讨。

  2.国内电影公司必需要走大片路线吗?

  冯伟:好莱坞六大公司每年都有十几部片子,它总是有三五部是大制作。大制作一部赚钱的话,会把整个工业产业链带起来。像迪斯尼,它电影院线发行收入只占百分之十几。其他像DVD、主题公园、电视,又占了百分之几十。这个产业链是巨大的,所以一定要大片支撑。中国电影要往前走,这种大片模式一定要走,大片能带动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发展。

  一般看电影的可能把电影作为一个艺术门类来看,觉得好莱坞大片确实很脑残,但是你从整个工业化的合理性结构来讲,它必须要这么做。中国电影必须要这么走,一部片子出来,从IP,从人物的设计,从最终产品形态出现,在什么样的产品线,在什么样的门类里能得到什么样的收益,每一个部门都应该有精算,最后才汇总到好莱坞的Greenlight(开绿灯)。如果这些大片只依靠票房就给开绿灯,在好莱坞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有很严格的一套体系。

  3.好莱坞的逻辑是帮中国建电影工业吗?

  冯伟:一个企业到任何一个市场去,商业上的获利是终极目标。好莱坞在中国这几年,虽然大家把每年百分比看的比较重,其实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的增长。如果说你占百分之五十、六十,市场不增长,你还是赚不到钱。怎么样能把市场做好?只有本土企业、本土电影工业发展了,好莱坞才能得到更大实惠。

  我一再跟好莱坞这些老大灌输这个理念,今后世界电影的格局:美国主导的北美市场、中国市场,还有其他国家的市场。中国完全有可能做得跟美国的票房一样。在今后十年、二十年以后,有了整个大的工业体系,票房真的是沧海一粟,电影工业体系能够达到北美的量级,那是不得了的。

  4.牛逼之外,好莱坞有没有积弊?

  冯伟:一个大的电影公司就像任何一个大企业一样,它整个程序相对比较慢。为什么现在看到合拍片都是跟六大之外的?因为大的主流市场都被大公司把着,反而是一些中小企业能有创新的做法,包括跟中国的合作,更灵活。

  好莱坞大制片厂一年出产十几部片子,整个产品线运作里面,三年、五年、十年是常有的事,所以在任何时候都有几百个项目在走,都要经过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精算师,不同的编剧……方方面面拿出他们的意见。它一方面可以保证没有大的闪失,另一方面在决策方面相对缓慢。这就是国内公司跟好莱坞六大合作普遍感到比较费劲,一部片子等到跟你谈成黄花菜都凉了,中国市场全变了。原来中影的韩三平他一说要拍什么就拍什么。跟六大的人谈,谈完以后,回去就等不到信了。它不存在说老大拍板就搞定了,马上就开始了,它是整个体系来决策的。

  5.为什么中国最有钱的人都进电影业了?

  陈彩云:中国的资金出路太少了,就房产、地产、股票。国外是专业人干专业事,国内太浮躁,更多钱是投机钱,电影业堪称一个风险投资市场。不过总比以前没钱好。相信有五年春期战国时代,真正留下来的我相信是能长期做电影的。

  中国每年影片生产量七八百部,真正赚钱的有多少?业内人士在说,很多成本、赔钱都是虚报的,要是电影这么赔钱谁还来呢?这个产业投资回报的魅力还是有的,资金才进来。我说的浮躁,有的是一窝蜂,不差钱,试一下,各种心态都有。真正影视圈里做事情的人也是浮躁的,能有票房保障的导演两只手数的过来,演员也是,有票房号召力的就30-40人,我们这个产业里人才太少了,身价都虚高得不得了。

  6.互联网公司现在为啥越来越牛气了?

  陈彩云:互联网公司进入电影业会颠覆原来的市场。好莱坞经历了几十年,我们是刚刚起步,现在都不能称之为电影工业。互联网公司带来新的思维,尤其是电影版权衍生开发。阿里投资光线,锁定是青春IP,剧本是最重要的资源,还用说吗?然后衍生产品,游戏的开发。互联网公司火力强,资本实力雄厚。比如阿里影业,胃口是很大的。阿里把票务看的很重,它在布局。将来,阿里后来者居上,有可能把整个局搅了。华谊投资游戏公司,开发主题乐园,也是往衍生品走了,华谊的影业收入是下降的。

  7.票房为王,舆论对烂片的容忍度变高了?

  刘汉文: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有很多交集,为了称呼的方便才有一个界定。你要说我们整个电影市场艺术电影少,或者说电影的艺术性更差了,不能这么说。去年《白日焰火》在柏林得到两个大奖,还有一些片子在世界各大电影节获奖,艺术电影其实也没有受到腐蚀。

  IP电影,综艺电影,现在大家不一定采取批评态度。评论跟观众喜好经常很难一致。现在观众毕竟是个人掏腰包,不是国家或者某个机构发票看电影。一万个人看《红楼梦》有不同的感受,这种情况下,多元的声音,有赞同的,有批判的,是健康的舆论环境。如果大家齐声赞扬,或者齐声痛骂,不正常。

  8.跟风、赚快钱,大陆电影会走香港的老路吗?

  冯伟:香港电影跟大陆电影从市场来讲没有完全的可比性。香港就几百万人口,当年能够做出这么大一个电影市场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而且香港电影走出去,特别以中国的功夫去闯好莱坞。但香港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工业体系,也没有条件去做,因为那么一个弹丸之地也做不到。大陆崛起以后,香港演员、制片、导演都在大陆做事,大陆跟香港已经变成一个整体了,中国大陆有条件真正做强做大,达到北美市场这么一个规模,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条件。拿着中国大陆跟香港去做这么类比,我觉得没有可比性。

  9.当下电影行业最缺的人才是哪类?

  刘汉文:比较缺有全球视野,能够准确把握电影市场动态和脉搏的电影经营管理人才。在美国大家看得很清楚,制片人中心制的,一个电影就是一个项目,不是导演负责,制片人或者影视公司老总负责。我们的经营管理人才非常欠缺,看电影教育,影视院校和专业比较多了,但教学过程中感觉没有太贴近实际,很多还停留在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当中,整个眼光,对政策、产业、观众的把握程度还没有达到,这方面短板比较大。

  10.移动视频当道,未来大银幕会消失吗?

  冯伟:电视在四十年代出现,五十年代发展,鼎盛时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过来。五十年代那时候电视对电影的冲击最大,但经过不同的调整,到了六七十年代,电影又走上了一个新的黄金阶段。移动视频的广泛应用肯定会对电影本身的观众、内容,或者其他技术的需求有一些冲击,但电影不可能消亡的。因为电影本身是群体的消费,你在家里看一部小的片子可能可以,但是一些大片,包括一些文艺片,到电影院里跟观众互动本身就是构成了电影观影体验的一部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yule.sohu.com true 搜狐娱乐 https://yule.sohu.com/20150422/n411652571.shtml report 4370 现在,全球电影业的聚光灯都打向了中国视频|施瓦辛格独家专访:中国市场激动人心搜狐娱乐讯(哈麦/文)正在进行时的北京电影节上,讨论当下中国电影热门现象,讨论中外合
(责任编辑:朱童曼) 原标题:北影节专家解读:电影业最关心的10个问题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