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译 |
搜狐娱乐讯 笔者这些年来闲暇时光越来越多地被美剧、英剧、日剧所占据,不过最近却被央视开年大剧《大清盐商》所吸引,其精良的画面、考究的场景确实有目共睹,彰显出央视的宏大气势,骤然发现国产剧在视听效果及编导技巧上与国际一流影视剧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而真正让国产剧有别于外国电视剧的还是精神气质上的深层差异。
《大清盐商》全剧的“戏眼”在于“人心”,从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直到红顶商人汪朝宗都在关心人心,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词,几乎可以视作东方政治的核心。可是,这不可思议的“人心”又是什么呢?简单地说,“人心”就是对权力的自发认可。当“人心所向”时,权力的所作所为都可以被解释成“顺天应人”,当“人心尽失”时,同样的行为却可以被视作“倒行逆施”。
《大清盐商》中有大量的道德说辞,却未必有真正的道德。比如为了填补大小金川战争制造的财政危机,乾隆命令阿克占彻查盐政,但他却说自己真正关心的却不是数百万计的银两,也不是手下官员的贪腐成性,而是“人心”。他一面拼命地催逼捐输,一面暗中希望利益受损的各方依旧对他本人忠贞不二,自己却丝毫查觉不出他交给阿克占的任务本就是自相矛盾的。身为皇帝的“奴才”,阿克占必须一丝不苟地执行这道命令,然而朝廷把盐商当作钱包对待,怎么能指望盐商们毫无怨尤地掏出钱来呢?摆在他面前的道路是要么成为盐商们所收买的贪官污吏,要么做一台不得人心的榨汁机。阿克占不愿做前者,也不甘心做后者。于是他把总商汪朝宗当做傀儡,企图分化盐商间的利益,实际上是把乾隆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压力转嫁到了汪朝宗身上。于是汪朝宗遇上了中国官场上所有基层人员所遇到的终极问题:再也没有可供他推卸的人了!人心都被乾隆和阿克占拿走了,所有不得人心的坏事都责无旁贷地落到了他的身上,哪怕妻离子散也要把黑锅背到底。
幸运的是天理昭彰,忍辱负重的汪朝宗躲过了一劫又一劫,与片尾落得被正法下场的贪官卢德恭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忠贞爱民使得他终于获得了最高权力的亲切接见——这是封建国家对一个正直公务员的最佳回报。尽管老百姓都知道扬州的贪官绝非卢德恭一个,但是大家还是为反腐胜利感动得热泪盈眶,全然忘记了两袖清风的阿克占已被放逐边疆,乾隆则不可思议地保全了“十全老人”的威望。
事实上,当时盐业的问题根源在于它是一种垄断特权:皇帝是普天之下一切财富的唯一合法拥有者,盐业官僚和盐商们只是替皇帝层层管理财产,普通人若想染指这个行业则形同造反,仆役们窃取这些钱财则是公开的秘密。在特权层面上,无论阿克占怎样雷厉风行,汪朝宗怎样怀柔远人,都无法真正做到公平,也就不可能获得“人心”,充其量只能得到铲除贪官时的一阵欢呼。
把国营农场的羊发给私人放养后有什么变化?换一个时间、地点剪羊毛罢了。所以将“引盐”改成“票盐”的私有化改革就能解决问题吗?历史显然不是这样的。自古以来人心反复无常,无论多么忠诚的人都不可能长久寄居在不公正的制度下。汪朝宗真正需要的是一部尊重私产、节制王权的《商法典》,但是在此之前他只好继续把黑锅背下去。
《大清盐商》最成功之处是将一个闭塞低效的体制中人的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以个人操守才智来填补体制的缺陷毕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情与理的冲突时非常东方式的体验,是在欧美日剧中不可能获得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