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想过一部话剧能给我带来如此多层次、视角和体验。当许晴饰演的顾香兰赴法前与王先生泪别,我在茶馆二楼仰视,她眼泪滚落下来,几乎打在我脸上;当她兀立在舞台中央,孤寂地眺望湖水时,莲池中落座的我,就成了夜色中那朵神秘而悠远的涟漪;当她在巴黎的古堡里,与法国丈夫形同陌路时,我不过是个眺望她命运沉浮的局外人;当她沦为异国他乡的保姆,偶然得知逃遁10年的丈夫下落时,我不仅听到了她窒息的呼吸,甚至差点伸手相扶。
8小时的演出,80年的跨度,台北、巴黎、上海、北京、诺曼底,空间和时间跳幅之大,竟被360度的舞台巧妙收容。一如故事“如梦之梦”,有人一生的谜,需要另一个谜来解开;有人希冀通过梦的穿越,来摆脱现实的困。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诺兰的《盗梦空间》,那一层套着一层的诗意梦境,令人不停地反刍与研磨。
《如梦之梦》故事的主题围绕着生命的追寻与死亡、命运的交织与错位以及生命与生命之间冥冥关联的轮回和哲思。开场时演员顺时针环走,几个临死之人的命运却逆时针展开。通过菜鸟医生的视角,五号病人的追忆溯游而上,命运指引着他跨越重洋,奔赴一个叫顾香兰的陌生老人。此时,不管时间如何奔流,空间如何跳跃,故事都娓娓而来,细腻铺陈。
故事的笔法一如《云图》,一层套一层的人生,复杂而精巧,生死、轮回与自由的齿轮交相呼应,咬合得不着痕迹。当然,首演于千禧年的《如梦之梦》,比2013年的《云图》早生了整整13年,不知沃卓斯基姐弟是否从赖声川身上得到过启示。
铺陈繁复的故事中,许晴化身的顾香兰好比《云图》中的星美451,又似线路纷繁的电脑主板中的CPU。五号病人冥冥中的昭示,除了引出青楼女子顾香兰,本身也是顾香兰命运轮回的一分子。与《云图》一人多角正好反过来,《如梦之梦》采取多人一角,穿插叙事,主要人物都由两个甚至三个演员来逐层演绎。老年版的顾香兰逆时针娓娓道来,中年版的顾香兰顺时针演绎生命沉浮。
演绎妓女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同时还要承担不小的压力,比如《金陵十三钗》的倪妮,比如《榴莲飘飘》的秦海璐,再比如《金鸡》里的吴君如。当然,顾香兰并非上海弄堂里走出的普通女子,她的身上多少有点女画家潘玉良的轨迹——遇贵人旅法学画,只是顾香兰更加命运多舛。围绕着同一个女人,两代顾香兰的使命截然不同:在上海时是束缚跟爱的渴望,在法国追寻艺术时是奔放与自由的假象,被法国丈夫遗弃后是随大时代飘摇的落魄和困窘,复仇时是身心的负累与重生。
在电视剧《笑傲江湖》中,我们看到了许晴美好的年龄,在《如梦之梦》里,我们又看到了她更加丰饶的年华。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