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梁海战》大场面之外,在内在维度上,和抗日神剧差不多。 |
导演: 金韩民
主演: 崔岷植 / 柳承龙 / 赵震雄 / 晋久 / 李贞贤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上映日期: 2014-12-12(中国内地)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 文/逆规则)票房连续失灵,国产古装大片如遇丧钟,正处在长久的低迷阶段,而韩国电影和古装题材,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蜜月期。仅2014年,有玄彬、郑在咏主演的《逆鳞》,孙艺珍、金南佶主演的《海盗》,河正宇、姜东元主演的《群盗:民乱的时代》,票房最成功的是这部《鸣梁海战》,奇迹般地超越《阿凡达》,刷新了韩国历年观影人次纪录。
几乎所有民族,都有一种对“大”的迷恋。摆脱审查桎梏后,学港片、借鉴好莱坞,韩片迅速崛起,在喜剧、犯罪、动作几个类型上,已然不逊于甚至超越了两位师父。不过,鉴于天然原因,韩国市场终究偏小,难以哺育巨无霸级别的大制作。但没什么能够阻挡,韩国电影对大的向往。古装题材是大片的常见载体,且与民族精神相辅相生,以此释放对“大”的热情,再合适不过。而韩国观众,也以同样的热情,拥抱了本土大片。
牛逼的电影,各有各有的精彩;而烂片,各有各的烂相。但在大片领域,一切向大靠拢,无论精彩、平庸还是难看,都趋于相近的面貌。就像好莱坞动画,或美漫英雄电影,好坏都是相似的。你需要知道皮克斯、梦工厂和蓝天工作室,知道漫威和DC,才能轻易分辨、表达出它们的差异。犯罪、情色等韩片类型,爆发过引人瞩目的异彩,当韩片连续推出古装大片时,则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它们的好与不好,都乏善可陈。《鸣梁海战》在本土鸡血般的票房成绩,无法掩盖影片本身的无趣。它跟那些面目模糊的大片一样乏味,自身水准也不足以使其跨越民族,成为世界性的娱乐大片。
故事取材于历史,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海战。情节非常简单,分为两段,前半段描写战前状况,极尽地铺陈“弱”,后半段是海战实况,长达一小时,极尽地展示残酷战斗。最大看点是海战,导演金韩民挺实在,远景、特写、战术、伤亡、水流、战船,实打实地拍足了61分钟。海战是事实上的第一主角,就观感而论,这场海战体面地显示了韩国电影的工业水准,而观赏性谈不上多么上乘,情绪自然也不够燃,因为有太多减分因素。
以弱胜强,因违背常理,被视为奇迹。要呈现它,首先要解决的,是让不合理变成事实,让人相信奇迹。导演在此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不断地描述战术、气候、水流变化,尽量让奇迹诞生的过程,显现得清晰可见。而相比战术调度,在战斗过程中,镜头上的场面调度,有些手忙脚乱,不时依靠特写,交代李舜臣和“海贼王”的情况。近景与特写,给出的是阶段性的战况、战果,其乱战过程,显得有点混乱,破坏了一些观赏性。
更主要的是,将精力全部献给海战,其余部分变得很弱。人物刻画,简单而苍白,崔岷植饰演的李舜臣,是他主演的电影中,塑造得最没有层次性的角色。他的全部情绪,就是一个置死地而后生的绝望。柳承龙饰演的日本海贼王,没有给出多少篇幅,来表现他的性格。预设观众对人物形象了然于心,那就只能在本土掀起自嗨式的狂欢。韩片极其擅长的煽情,在此片中却降格为拙劣的单一姿势,哑女挥舞衣衫的戏,令人生起的鸡皮疙瘩,不是感动,而是不适。
人物简单,煽情低级,大场面之外的技巧,在内在维度上,和抗日神剧差不多。金韩民的上一部古装戏《最终兵器:弓》,以弓为主题,可看性不错,人物也立体得多。到《鸣梁海战》,特色渐隐及至消失,付出了追求大片的代价。收获高额票房,演练工业水准,或弘扬民族精神,如果只供奉这些意义,韩片将越来越不好玩,该奉献的惊喜没有奉献,曾经熟悉的精彩,却会失去太多。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