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十九日祭》海报 |
搜狐娱乐讯 跟网络小说的读者一样,电视剧观众迷恋轻松、好玩的剧种,几乎是一种天性,观众围观或热烈吐槽的同时,这种类型的剧种收视率也高歌猛进,但收视率并不一定就代表品质,更不是评价一部良心剧的重要指标。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四十九日祭》,就是一部取得反“潮流”胜利的电视剧作品,其品质为王、勇闯题材禁区、拓展表达疆界的努力令人欣慰、令人惊喜。
作为2014年难得一见的史诗巨制,《四十九日祭》刚拉开帷幕不久便一直舆情沸腾,首播当天,网络话题量已突破两亿。这部剧不是重口味,也绝非强情节,它文火慢炖、碎石铺街的风格,几乎勘正了此前荧屏中关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常见误导和纰漏,用深厚的剧本、走心的表演来打造口碑。例如,其制作上的美术细节,就非常符合原著小说《金陵十三钗》所强调的电影镜头美感的特点。
剧集的开端,《四十九日祭》已把各个人物塑造得异常立体,或鲜明、或内敛、或泼皮,皆是独特并富有感染力的角色。每个人物对战事及身边人的视角,也被充分阐述了,足见其刻画战争众生相的深度及功力。虽说它的开首不以战事前线来博取观众的眼球,可是,透过孟书娟的相机镜头,观众更能体验到战争中普通老百姓的恐惧与不安。之后,在战火蔓延的喧嚣下,南京城里关系复杂的各路人物,一对对奇妙相遇,也为剧情本身带来了许多戏剧张力。如法比原本想要的只是饱足的生活,赵玉墨仅希望拥有一个男人无条件的信任,孟繁明求的是亲人的安全,戴涛想守护的是作为军人保家卫国的信念,英格玛神父则始终保持着永不动摇的信仰,他们每个人都带着不可抹去的过往,慢慢聚拢在一起共同求生。可以说,从民族及个人情感的发展、人物的塑造到制作的细致度,这部戏都蕴藏有巨大的故事魅力,观众在慢慢看戏的过程中,绝对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随着《四十九日祭》剧情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媒体及公众账号开始热推其剧集亮点:主创解读、幕后爆料、剧集现象等策划文案层出不穷。更有权威媒体专门整理剧集收视群的具体对象,分析、总结哪一类人最爱看《四十九日祭》、为什么爱看、好看的点在哪里……一时间,观众欢呼“国产剧终于迎来了2.0时代”;业内振奋“如此制作谁说国产剧没有市场、没有良心”;媒体评价“不走寻常路的成功抗战剧”,其话题口碑之强大可见一斑。
总而言之,在心意彷徨、制作粗糙的时代,能出现《四十九日祭》这样沉得下来的品质剧是值得高兴的,必须力挺。即便一个时代有再多的喜剧、闹剧、荒诞剧,也不能完全取代人们对历史正剧的需要。当然,对于真正制作精良、讲究底蕴的正剧来说,也有好看和不好看的区别。而眼下的这部《四十九日祭》酒香不怕巷子深,随着后续反响逐渐挖掘,其口碑、收视亦得以继续发酵,为国产剧挣回了颜面。同时,这些也让我们相信,真正的品质之作是不会为看似浮躁的市场所排斥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