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 |
法制晚报讯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自10月6日起在北京、天津等卫视播出一周后收视率从排名第五逐步升至第一。目前播出10天,该剧收视率基本稳定在榜单前二,而豆瓣评分从开播就被网友打出了超高的9.3分。
近日,记者专访该剧编剧刘和平,这位创作过《雍正王朝》等历史大剧的名编剧表示,对《北平无战事》收视攀升渐稳的现象早有预料,但是谈起这部电视剧的创作过程,他坦言,这部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大剧”的电视剧,他剧本就创作了7年,还曾在剧本创作期间遭遇了7次撤资。
论演员 除了影帝 新人也得用
法晚:对于收视率的信心您是源自主创人员和影帝的参与吗?
刘和平:说实话,我不是很关注收视率,我觉得这个剧收视人群都是高知识高素质人群,或者是对历史有关注的人群,这个基数已经很大了。同时,像你说的演员阵容对收视率也是一种保证。
第二点就是我对重播率特别有信心,哪怕你从头到尾看过第一遍,第二遍感受会不同,第三遍感受也会不同。所以当时跟创作班子说过,希望最后拍出来初读如重读、重读如初读,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三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也不能够没有东西跟国外比,人家日本每年一部大和剧,国家出钱,根本就不讲收视。美国也好,包括韩国,他们也会搞很多婆媳剧、师奶剧给大家看,但国家行为也还要有。
法晚:您剧中有很多年轻演员,对他们的表现是否满意?
刘和平:我对每个演员都非常满意,我从来不说假话,不满意就是不满意,但是这部戏里面每个演员,哪怕“打酱油”的,哪怕有一些特年轻的,都很满意。我爆一点料,最早我跟导演商量的时候希望都找大牌来演,最后起用新人的原因还是——第一大牌成本太高,第二人情欠不起,第三希望这部戏出一些新人。评价一部戏成功不成功,能不能抬出新人也是一个标志。
谈初创 尊重史实 题材不敏感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法晚):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敏感的时期和敏感的故事?
刘和平:可能想得比较多的人会觉得这个电视剧敏感,但是如果你尊重史实就不会觉得敏感。剧里说共产党的时候理直气足,在说国民党的时候也相对客观。这个片子台湾那边看了也会服气,我就希望能做一部这样的电视剧。
法晚:关于《北平无战事》这个名字也是经历了几轮修改?
刘和平:最初想叫《明月照人1948》,其实是根据电视剧最终那个“孔雀东南飞”的行动取的,该走的留下了,该留下的走了,里面有很多思虑的事,所谓的哲学命题。但是,这个名字并不被相关各方接受,他们第一觉得没有涵盖1949,第二太文艺,到最后交了一个《北京不战》,他们又觉得太像商业片。
我自己最满意的一个名字叫《最后的王朝》,因为前面写了《雍正王朝》、《大明王朝》,想打造一个“王朝系列”,但最后还是改成了《北平无战事》。
法晚:听说台湾方面会出这本小说?
刘和平:我之前和投资方说了,电视剧是你们的,小说是我的,对我个人,我更看重小说部分。
确实已经有台湾的出版社联系我,想出这个小说。他们倒是希望名字叫《明月照人1948》。我更多是尊重历史,希望让今天在北京生活的人再看看,当年解放军怎么进北平的。
说困难 创作7年 遭遇7次撤资
法晚:您用7年创作这样一个故事,是因为题材不好写吗?
刘和平:这7年写写停停,史实部分我确实看了很多资料去核实,但这不是时间长的最大原因。
《北平无战事》整个项目经历了7家投资、7家撤资的过程,许多投资人可能觉得内容比较敏感、有风险。都出于这么一个商业考虑,这完全能理解。那些撤销投资的朋友,我们至今半点红脸没有。
现在的投资人非常难得,在两年多以前把它接下来,愿意投资1亿多元,真的太难拍了。
法晚:难拍是指哪些方面?
刘和平:其实我创作时的结构就是乱石铺街,无序可循,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信息量很大,所以拍起来特别难。我都替导演班子犯愁。当时在剧组每天看回放,导演问我怎么样,我说我特别满意。他说你安慰我呢,我说不是,看回放就已经很满意,我就知道这个片子成了,现在这个班子太厉害。
本子送审 总局给了15页意见
法晚:剧本在送审的时候,据说返回了15页修改意见?
刘和平:其实15页修改意见都是细枝末节的修改,其中还有错别字修改呢,真的没有特别大的主题等方面的修改意见。比如说关于贪腐内容,一条意见都没有。
审查领导对我说,没有谁对谁错,包括专家的意见也未必对,需要改动并不是因为对错。毕竟电视剧是一个大众平台的媒体,看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在一起讨论,有些东西可能过度渲染会引起一些负面效应。因为现在大家有什么想法就吐槽什么,我们还有一个引领的责任在身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