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者》中文海报 |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 (文/逆规则)《饥饿游戏》系列还未落幕,狮门影业的子公司顶峰娱乐,又迅速推出了口味相近的快餐系列:《分歧者》。和《饥饿游戏》一样,《分歧者:异类觉醒》是一部关于控制与反控制的反乌托邦电影。它们都是为青少年群体而订制,作为后来者,《分歧者》以新的科幻设定和演员阵容,来制造新鲜感,继而生成新的消费价值。
在未来世界,因为大规模战争,大部分人类灭亡,剩下的少数人聚集在一座城市生存。创始者以维护和平之名,将人们划分为五个派系:无私派、博学派、无畏派、诚实派和友好派。每个派系各自生活,每人在16岁时需要选择自己终身所属的派系。设定交代完毕,电影旋即抛出冲突发展的导火索,谢琳-伍德蕾饰演的16岁女孩碧翠丝,生于无私派家庭,却被测试鉴定为异类,即分歧者,也就是不属于任何一个派系的人。她不顾别人劝诫,选择了无畏派。
碧翠丝进入无畏派后,《分歧者》显出了它作为一部青少年电影的一切特征。无畏派的生存游戏,被包装成动作与冒险戏码,充斥着理所当然而又毫无意义的打斗与跑酷。在这过程中,另一枚青春片的必备元素应运而生:爱情。《饥饿游戏》杂糅狗血爱情与社会隐喻的做法,被熟练地如法炮制,炫酷情境、浪漫爱情,再掺点反抗思想,便成了一个由可口可乐、爆米花和“马克思”组成的电影汉堡。
试图从一部可口可乐式的电影里,吸出什么深刻思想来,大概就像边吃KFC边谈健康一样奇怪。《分歧者》消费的思想主题,已被《饥饿游戏》全数用光,它奉献的思想额度几乎为零。执导过《永无止境》的导演尼尔-博格,将电影的节奏敲打得十分紧凑,而观众必须在放弃思考设定缺陷、忽略情节逻辑的情况下,才能全部感受到节奏的流畅快感。当我们一思考,节奏就会被彻底粉碎。
五大派系各自的社会功能并不清晰,如此划分,真的有利于控制人类吗?诚实派和友好派的存在感比酱油还酱油,在续集中再慢慢展开?碧翠丝的爱情故事,以比《饥饿游戏》更无逻辑的状态进行着。无畏派的生存训练,简直就是一场无脑游戏,一直是莫名其妙的跑酷与打斗。博学派和无私派的派系争斗,没有给出足够动因,又以烂尾收场。碧翠丝带头反抗的高潮戏份,可以更潦草点么?
而这些基于现实,质疑电影逻辑的思路,并不适用于它的目标受众。新的科幻设定,负责新鲜感与视觉奇观;动作冒险元素,让肾上腺素翻腾;男女爱情,刺激荷尔蒙迸发;反抗主题,和青春期的叛逆情绪不谋而合。满足这些需求,离一部成功的青少年电影就不远了。《分歧者》在此意义上没有失败,对于青少年、尤其是在美国资本主义滋养下成长的青少年,他们很容易被其中的叛逆精神所感召,却可能不会发觉、或者是故意忽略了这部电影讨好他们的媚俗本质,粗糙的情节和矛盾的逻辑在他们那里,基本上没有构成障碍。
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平庸的爆米花电影。它最大胆的地方,恐怕仍和《饥饿游戏》一样,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启用的女主角,却和詹妮弗-劳伦斯一样,长着一副“女汉子”的脸,对于那些直男癌患者,这简直是对主流审美的冒犯。反乌托邦那点思想作料,不会让片中漂亮的跑酷变得有意义起来,影片的思想大概只抵得上《一九八四》、《美丽新世界》(均指小说)的一根毫毛。它是典型的快速消费品,快速生产、快速消费、快速遗忘,运气好点的话,在许多年以后,成为一些人的怀旧符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