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讯(秦川玺/文)这是一部从诞生之日起,便注定了结局的电影。作为传记电影却不拍讨巧的传奇人物,编剧李樯用了三年时间写剧本,导演许鞍华找来了包括汤唯、冯绍峰在内的十余位一二线演技派,还把上映版剪出了史无前例的三个小时,投资人覃宏选择国产电影厮杀最厉害的国庆档。从开机到将映的宣传阵势也不走寻常路,卯着劲儿地做文化沙龙,而不是在微博上努力营销段子……在中国电影8个月内突破200亿的票房鸡血之下,他们却反着潮流,手牵着手,以萧红为名义,打算干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黄金时代》就这样应运而生,它的存在就是一场行为艺术,它不是一部老少咸宜的爆米花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主动选择了观众。与四级没过的考生看六级试卷的感受类似,若不是对民国历史有所了解的观众,或许很难读懂人物间微妙的关系,以及李樯许鞍华所诉求的民国情怀。
【形式】
间离效果主次有别,是为萧红萧军服务
或许是萧红这个历史人物,在李樯、许鞍华心中的位置过重,重到两位都不敢妄自评判和下结论,于是李樯选择了具有实验性质的间离效果,也就是让主演们演着演着,就转过头来对着镜头说话,由参与者变成讲述者。这种效果的好处,不仅在于造成与观众沟通的错觉,还可借角色之口还原故事,从某种层面上体现出了一种“客观”之感。比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三人见面分手的那场戏,分别通过这三人的口中,得到了三个不同版本的答案,李樯与许鞍华都没有主动选择其中任何一个版本,而是将这个选择再次交给观众。
李樯甚至专门安排了张译饰演的蒋锡金、王千源饰演的聂绀弩、田原和祖峰饰演的白朗与罗烽为主要面对镜头的讲述者,来穿针引线,交待背景。当然,郝蕾饰演的丁玲、沙溢饰演的舒群等等,都也曾在表演时突然转身面对镜头,将自己作为旁观者讲述。所有的讲述者都是为了萧红、萧军这两个角色服务,因为除了开头之外,中间的大部分时间,两人都不会作为旁观者一样站出来说话,两三次望向镜头,给观众一个若有所思的眼神。
【风格】
剧本高于一切,许鞍华由“看”变“说”
李樯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文本创作功底在这部电影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擅长用镜头表现细节的许鞍华,这次完全忠于剧本本身。不似《桃姐》一般用最具真实感的老年人生活细节堆砌情感和叙事,《黄金时代》里,台词占到了很大比重,剧情的推动,都跟讲述有关。通过演员们面对镜头的诉说,故事进展得以交代;通过演员彼此之间的对话,人物关系得以展现;萧红在电影里有大段自白,内容来自与萧军信件的内容,以及《商市街》、《生死场》、《呼兰河传》,每每到达这里,电影变成了一首散文诗,抒发情感。
【结构】
平铺直叙的编年体 含蓄的民国式表达
《黄金时代》故事性并不强,它不是一个追求故事跌宕起伏的电影,而是像编年体一样,忠实记录了萧红从离开家到离世这一段时间的生命经历。在叙事手法上,却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在过去中穿插未来的场景,这样的错位感,在新鲜感之外却多了一丝危险,因为若是不知道谁演的谁,或是在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时,很容易混淆。举个例子,前一秒钟还是萧红与萧军一起在朋友家看话剧排练,然后一起过新年。下一个镜头就切换到了萧红与端木蕻良在延安的时候,原来以上的内容都来自于萧红对端木的讲述。诸如此类的镜头切换还有很多,通过这样的穿梭剪辑,实验性更强了。
有人会用“朴实、稳重”这两个词形容萧红不同时期的作品。按此评价来说,《黄金时代》就好比萧红的文章。民国时期的文字不如文言文一般晦涩,但又不像现代语言那样直白,而是介于晦涩与直白之间的暧昧分寸感。
在表现萧军离开后,萧红对待端木蕻良的关系时,用了一场这样的戏:萧红拿戴在身边多年的木杖找到聂绀弩,对他说,端木今天想让我送给他,可我有些犹豫,你看这样好不好,你说我把这个木杖已经送给你了,如何?用这样“民国”的方式表现两人关系的欲拒还迎,含蓄却有分寸。
【角色】
可被多重理解的复杂性格,郝蕾冯绍峰戏很足
李樯与许鞍华并没有仰视或者俯视萧红,而是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审视这个女人。既然用的是间离效果,那么,每一个除了她本人之外的角色,都发表了对她的看法。同时,导演和编剧也不避讳于描写她那为了生计而生出的复杂性格。
《黄金时代》几乎集齐了国内文艺片界鼎鼎大名的演员们。大家面对自己的角色时,也是拼了命地想把它演好。平时两个小时就能把剧本看完的汤唯看了两天,冯绍峰请缨这个剧本,和李樯聊了整晚……所有的演员聊起剧本,说起表演,都像极了中戏或者北电某个毕业班级的毕业大戏,而导演和编剧则是坐在台下准备给他们毕业论文评分的系主任。
在这其中,冯绍峰饰演的萧军与他本人反差极大,但最终的表演上来看,他这个版本的东北糙汉子的确可圈可点。剩下的一群戏骨们自然不用说了,郝蕾出演的丁玲虽然戏份不多,但是有一场在窑洞里和汤唯的对手戏,她先跟汤唯面对面说话,接着非常自然地转过头,盯着镜头说着革命宣言,视线转变的瞬间,情绪连贯,眼神有内容。郝蕾的这段面对镜头,是这部电影里几乎唯一一位敢用特写表现的。
【观众】
民国谜们可以过度解读 普通观众需要风油精
对于热衷于民国文学的知识分子们来说,他们可以饶有兴趣地坐在电影院里,通过品味那些从台词、从表演里体现出的一些细节,来揣测民国时代作家们彼此之间的人物关系。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样的一些细节,或许需要调动百分之百的注意力仔细观察。比如在萧红晚年时期,因为端木蕻良长时间的外出,骆宾基作为陪伴者一直在萧红左右,并用文字记录下了她的倾诉。有一幕,端木蕻良带着一大袋钱回家,恰巧骆宾基正在写字台上奋笔疾书,看见端木回来后,他立马盖上笔合上本,揣进兜里。这样一个细节的交代,又能让人对骆宾基照顾萧红的目的性产生新的理解。
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可能会是一部需要带着风油精提神的作品,因为里面涉及人物众多,线索也非常复杂。
【总结】
仰着脖子观看的爱,会很累
这是一部属于李樯的作品。我们能看到剧本强大的核心动力在驱使着整部电影前行。李樯去撰写这个剧本的时候,一定是怀着一颗对萧红的热爱之情,但或许因为这份热爱,让他显得有些刻意冷静与追求客观。这体现在电影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高潮,平铺直叙,甚至连背景音乐都甚少有,无论是李樯还是许鞍华,都在努力保持着一份克制。所谓喜欢就是放肆,爱就是克制。
他们似乎想用一种看上去最极致的方式,来述说他们心中的这份爱。爱不能俗,所以不能像普通传记片那样说一个精彩的人物故事;爱不是煽情,所以无论是音乐还是镜头语言,都极力保持冷静。于是,爱变成了郊区晴朗的夜空,静谧、肃穆,每一颗星星都能看清,只是抬着脖子久了,会很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