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讯 来源:《好莱坞报道者》 编译:麦咪)在法国女导演阿历克斯-德拉波特的《最后一锤》中,一个住在拖车里的男孩,遇到了他的父亲,一个著名指挥家。这是德拉波特的第二部剧情长片,2010年,她的首部长片《安琪和托尼》入围了威尼斯影展国际影评人周单元,本片比前者的水平更加成熟,演员们的台词不多,却极具感染力。在德拉波特处女作中出现的演员们,在本片中再度登场,克劳迪德-埃斯曼饰演一个病重的母亲娜迪娅,她跟儿子维克多住在拖车里,却跟孩子的父亲——格雷格里-加德博瓦饰演的指挥家萨缪尔很少来往。沉默寡言的新人演员罗曼-保罗,将不善言辞的13岁男孩维克多演绎得丝丝入扣。作为威尼斯电影节的竞争片,这部格局不大,却感人至深的作品,已对比荷卢三国,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售出发行权。
每个人的青春期都充满着迷茫,但维克多的遭遇却比大多数人更特别。他的母亲身患重病,无法工作。冬季临近时,这对可怜的母子甚至无力负担海边拖车的维修费。如果说这一切还不够压倒这个孩子,那么更大的压力则来自于周遭的人们:维克多的足球教练(法里德-贝纳利饰)认为他天赋过人,希望他好好准备选拔赛;邻居家的女儿,十多岁的西班牙姑娘,穿上比基尼的样子让维克多脸红心跳。最重要的是,他未曾谋面的父亲——著名指挥家萨缪尔,最近来到了蒙彼利埃,他要和当地的乐团一起排演马勒的《第六交响曲》。当孩子遇到父亲之后,维克多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是那么合情合理,让观众感同身受。
《最后一锤》中,当然涉及到金钱和贫穷的话题,但影片并未刻意去关注阶级的高低和文化差异问题。片中的角色对音乐都颇感兴趣,但导演并未过分表达音乐的隐喻,这一点很好。整部电影最棒的段落,是塞缪尔和儿子维克多一起吃披萨,其实,这个孩子早已偷偷去蒙彼利埃看过好几次排练了,只是希望父亲能注意到他。爷俩渴望沟通,但他们彼此了解实在太少,又找不到共同的话题,只好各自说着他们所做的事情:音乐和足球。
尽管这些对话并没有让父子迅速化解隔阂,但台词又是包含爱意的,一对正常的父子当然有权利获得彼此的谅解,这是德拉波特在创作剧本时的高妙所在,她总是能将真实的情感,在潜移默化间表达出来,比如维克多在过马路时,走得太快,父亲因为担心他的安全,一把将他拉了回来。这个不经心的举动透露着克制而浓烈的情感。此外,当维克多连头盔都没有戴,就骑着摩托冲向大海时,这个无声的镜头也是他内心状态的体现。
埃斯曼和加德博瓦,在《安琪和托尼》中饰演了情侣,但在这部电影中,他们几乎没有出现在同一个镜头中,因为纳迪娅不想和她以前的情人有任何关系。确实,演员过去的合作经历会对现在的表演有着微妙影响,这一次,他们都将角色的个性精确地呈现了出来。新人演员保罗令人印象深刻,他在了每一个镜头里都很迷人,他让我们知道,年纪轻轻的维克多在前途未卜的生活中,一直想要抓住些什么。
影片的摄影,由曾拍摄过《安琪和托尼》克莱尔-马桑担当,她对自然光的把握很有一套,视觉语言充满了梦幻感。影片中,维克多和母亲生活在拖车里,境遇非常凄苦,但在克莱尔的镜头中,海边的拖车又呈现出了一种不易发掘的美感,让人相信,即使生活的底色黑暗无比,但总有些时候,你是可以相信有美好存在的。影片的配乐由萨夏-加尔佩里尼创作,前半段的摇滚吉他听起来有点陈词滥调,但到维克多的父亲意外出现时,音乐开始出现古典元素,极好地调动了观众情绪,与影片的基调也完美融合起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