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最强“男闺蜜团”田朴珺谈如何当独立女性 |
南都讯 记者许嘉 实习生简嘉仪 周瑶 昨日(8月11日),拥有国内最强大“男闺蜜团”的田朴珺小姐,出书了!书的名字是《习惯就好》,这是田朴珺的首部个人随笔集。田小姐放下了“高大上”的“男闺蜜”专栏,专心在《习惯就好》中自曝她在纽约那些年的励志往事。
《习惯就好》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献给所有和我一样,出生在平凡家庭但有灿烂梦想的女孩。”
怎样?这句话是不是很励志,让人有种不得不成功的冲动吧。是的,田小姐在新书宣讲会上,讲的最多的就是自己如何成为一枚“新时代的独立女性”。
虽然说好这次的新书发布会不邀请“男闺蜜”参加,田小姐也表示,“我都没有主动告诉‘男闺蜜’们发布会的消息”,但是,男闺蜜们还是想尽办法来捧场。据田小姐透露,这些参会的男闺蜜们,不是单身就是没带自己老婆来。为神马?因为对于男闺蜜们来说,“《习惯就好》可以给自己的女儿看,从小塑造她们的独立个性。但是,不适合给老婆看……”田小姐表示很无奈,男人真是个矛盾体呢~
新书发布会上,田朴珺工作室与乐视网联合推出了纪录片《谢谢你,纽约》海选招募启动仪式。同时,通过海选招募来的“有梦想的女孩”,和田朴珺一同游纽约,听田小姐实地讲解如何成为一名独立女性。
田小姐说,未来要做一个创业者。“未来我们想做网络剧的节目,这类节目的核心主题:第一是当下的生活,第二是励志。我希望通过我们作品帮助一些女孩能够打破这个天花板,告诉她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而且也能做好。”
哦,那怎么组成强大的男闺蜜团,这个章节一定要有吧。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如果你有留意田小姐近年来的N度身份转换,大概不会对她出书这个动作感到惊奇。
当烂尾楼收购人 谈生意不用喝酒
2006年,田朴珺入读了长江商学院,修读传媒管理课程。次年,她成为一个烂尾楼收购顾问,帮助她的香港朋友在大陆进行房地产投资。烂尾楼不好做,连潘石屹都曾在收购上海烂尾楼东海广场和外滩8-1项目地块时被搞得一头烟,田朴珺的烂尾楼生意却似乎做得挺顺利。田朴珺谈生意有她自己的一套,《南方人物周刊》对她的访问中提到,她说自己不爱与人应酬,谈生意时也从不喝酒,在中国酒文化和饭桌文化这样的大背景下,这无疑是个异数。
当制片人 会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
2013年热映的《中国合伙人》一度使田朴珺制片人的身份广受瞩目,不少人认为,田朴珺之所以能担任制片人的角色,得益于王石的裙带关系。但据《南都娱乐周刊》报道,一位“知道整个渊源”的C小姐透露,“只是很巧,他们正好在一起。”而在电影拍摄期间,作为制片人的田朴珺表现得十分敬业。电影的海外拍摄全部由田朴珺出面安排。当拍摄场景受到阻碍时,田朴珺也会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出面协调。
7月2日,田朴珺工作室与乐视网签约,将以个人新书为框架拍网络剧及纪录片,田朴珺作为制片人再出发。
当专栏作家 写的都是上流人士
《中国合伙人》热映后,2013年8月底,田小姐开辟闺密专栏。
第一篇写陈可辛(《我的男闺蜜你不知道的陈可辛》),继而是《中国好声音》的策划人金磊、微软前首席技术官纳森·梅尔沃德、建筑大师丹尼尔·李布斯金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现任掌门人雅各布·罗斯·柴尔德勋爵、全世界最大基因测序机构华大基因(BGI)董事长汪建,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收藏家马未都……“男闺密”的种类繁多、领域也不局限于娱乐圈。虽然第一篇遭遇陈可辛爱妻的“打脸”,但她的沉默却相当“识时务”。
而对于田小姐专栏的写作风格,用专栏作者钱德勒的说法来说:“生在商人世家,与王石在一起后。见识更加会如滚雪球一般,见到更多的钱,更多的有钱人,交往更多的男闺密……写尽大多数人无法接近的世界。”
当一枚“记者”被访对象不太满意?
在田朴珺撰写的其中一次专栏中,她写到的是一代风云企业家、原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文章发表后,有微信公号转载该文时用了个极煽动的标题《财经女记者需警惕,田朴珺跨界开始抢饭碗……》。
通过田朴珺文章中提及的资料可知,她是在“朋友”陪同下前往探望褚老的,这名“朋友”正是王石。田朴珺还在文章里面放上了她和褚老的亲密照片。然而,在一篇对褚时健的采访报道中却说,褚老对田朴珺的做法并不领情,但王石在,他不能不给面子,“她当时就站在我背后,让朋友照了一张相”。报道中褚老又说:“这个小姑娘,把很多事情都想得太简单。”例如,田朴珺在文章写道褚时健为治橙子种植时碰到的虫害,看了一堆书,“包括《柑橘技术100问》、《柑橘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柑橘栽培病虫草防治彩色图谱》……书上密密麻麻记着笔记,这些笔记主要和如何使用农药有关。”而褚老却说:“她看到我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但我从来不做笔记,我都记在脑子里,顶多怕忘记,写一个提纲。全世界的农业都要用农药,美国欧洲都如此。”他表示,农药有一星期残留期,而他的橙子,在采摘前一个月就不会再用农药。而对田朴珺与王石的关系,褚时健认为,“思想保守的人,总觉得哪里不合适。”
新书节选
偶尔我们一起去超市,我盯着生肉发呆。“你就差把眼睛变成钉子了。”王老师说我……
我天天在电话里唠叨:“我想吃红烧肉啊。”……馋得再狠点,我就差掉眼泪了。
“我给你做。”他很平静地说。
……
没想到的是,就是在纽约出生的这一锅红烧肉,就是这样在纽约苦逼生活中自娱自乐发在微博里的一张照片,竟然引发轩然大波。
意外和沉默,是陪伴我整整16天的所有反应,没有眼泪。
……
王老师打来电话:“你没事吧?”
“我没事,我能有什么事?”我反问他,因为我笃定他了解我。
在事件开始到淡去的过程中,我们对此事就这么一句交流,这是我们之间的一种默契,没有商量怎么应对。
……
都是浮云,习惯就好。
记者:你现在还在做房奴吗?
田朴珺:对,我在纽约买了一个小公寓。我去的时候是2011年,那时候是美国房价最低谷的时候。我是外国人,美国的商业贷款如果贷不下来,这房子我就不要了。后来折腾了四个多月,贷款就办下来了。
记者:办贷款时你有没有想向王老师寻求一些帮助建议。
田朴珺:因为经济条件各方面还达不到一次性付款,担心贷款一旦有问题怎么办。王老师那时候还有一笔不错的广告收入,就跟他提过一句。那次真很难为情地说:“你看我买房贷款下不来很麻烦,你能不能帮个忙啊。”王老师说,我想过这个问题,可是我认识你之前所有的广告费是捐的,如果我认识你之后广告费不捐别人会怎么说呢,我说你捐,全部捐。
记者:听说王老师在你眼中很抠门。
田朴珺:他给我最初印象真的不好,因为他不太爱说话,我觉得他是很高傲的一个人,但是后来慢慢跟他熟了以后,了解了以后你会发现其实他只是很害羞,他不会跟陌生人交流。熟悉之后你会把他身上的商人印象抹掉,更像大学老师。你只要跟他一说到犹太史,跟宗教史相关,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记者:你之前做《中国合伙人》很成功,你在里面具体做什么工作?
田朴珺:那时候我在纽约上学,当时导演发给我希望我看看提下意见,因为我有从商经历,也懂看剧本。我当时看剧本就看哭了。我特别喜欢那个剧本,我说这个剧本能不能让我参与一下,导演刚开始不肯,因为它是特殊种类的商品。我之前积累那些资源会对这个戏有帮助有贡献的,最后人家拗不过我,说行你来吧。这个戏从最早剧本,到天津拍国内那一部分,纽约全程那部分,回来后期,最主要还是发行这一块,包括宣传这一块,我都有参与。
记者:5亿的票房,你拿了大概多少?
田朴珺:我收获更多的是经验。
记者:包括后来陈可辛那方面的反应,也不会让自己有什么困扰是吧?
田朴珺: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我生命中遇到最伟大的女性就是我的姥姥,我姥姥经历过很好的时期,家里条件各方面都不错,但是到了“文革”的时候我外公去世了,3个儿子全去世了,我就见过其中一个舅舅,我从小到大和她一起待的过程里,她从来没说过一句受过什么委屈。我遇到的委屈在这种大生大死面前什么都不是。
记者:你之前为什么要想去写褚时健呢?
田朴珺:褚老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经历过人生极度低谷,就像巴顿将军衡量一个人的样子,不是看他在高峰的样子,而是看他在低谷时的反弹力。生活当中你会遇到给你养分的人。我更看重这个人带给我什么样的品质。对我来说我更多是想从他身上吸取怎样的养分。我写褚时健那篇文章写了三天,那一个星期我的心情都很阴郁,不能说不快乐,都在稳稳低潮的感觉。因为你在体会他,你觉得他的不容易,你也会反思你自己。
记者:褚时健之后也接受过其他媒体的采访,提到过你之前写的文章,在他之后那个采访里,不知道你看没看到过。
田朴珺:我理解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我对褚老非常尊重的。至于说那家媒体采没采访过褚老,你们最好去核实一下。
记者:我注意你以前写专栏文章,商业、娱乐,各方面精英,你未来专栏都会是这样一些人,还是会有其他选题?
田朴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男权社会,往往男性精英在这个社会比重占得更大。很多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所指的就是见识。很幸运我见识到一些很优秀的人,并且在这些人身上,他们给了我或多或少不同方向的启发,我想把我见到有意思或者有感悟的,分享给大家。
记者:你专栏最多改过多少次?
田朴珺:我很缓慢,从确定主题开始,沐浴熏香,闷上几天准备情绪。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