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总决赛的表演现场(资料图) |
人民日报讯 8月4日,为期一周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在北京落下帷幕。经过角逐,广东深圳龙岗纯美声音女教师合唱团、匈牙利佩齐市男声合唱团、广州荔湾区青少年宫合唱团荣获本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总冠军前三名。
据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宇介绍,这届合唱节共有43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支队伍,总人数近万人参加,举办了122场活动,可谓历届之最。火热的合唱节背后,合唱经济,也小荷初露尖尖角。
合唱活动有望成为文化旅游的新增长点
来自山西的崔大妈今年72岁,是一个老年合唱团的团长,这次参加中国国际合唱节,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参加了开幕式,还听了几堂指挥大师课,观摩了几场国外合唱团的专场演出,到陶然亭公园社区与当地合唱团来了一次亲密互动,甚至还收到了参加台湾合唱节的邀请。
像崔大妈一样的合唱爱好者在全国有很多。近年来,我国合唱事业发展迅猛,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田玉斌说,国内的合唱团队遍布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参与人数起码数千万。仅广州地区就有3000多支经常活动的合唱团。这些合唱团纯粹是自发组织起来的,均为业余团队。
参加这次合唱节的合唱团队就多为业余队,参加者也都是自费,而且还有一大批亲友跟随,他们不但为北京的文化舞台增添了光彩,也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刘鹏说,中国文化国际旅行社自第五届起承办中国国际合唱节以来,每次举办除了极少量的资金由政府拨付外,绝大多数都是参与者自费。每位来中国的游客吃住行至少花费3万多人民币,43支国际团队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据专家分析,以合唱活动为中心的文化旅游项目有望成为未来旅游的新增长点。作为合唱艺术,其参与者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往往更为强烈。此次中国国际合唱节共提供了50多种衍生产品,有背包、水杯、竹简、丝巾等,因为设计巧妙,被一抢而空。双肩背包折叠起来可以当腰上的挎包,正好可以放下更换的演出服;竹简打开就是开幕式节目单,每个合唱团的名字都在其中,人人都想留作纪念;丝巾上面绘有标明演出地点的北京地图,也是抢手货。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对多年前的一次巴西经历记忆犹新,他当时正和团友在咖啡馆休息,临近的一群奥地利游客在那里轻声吟唱,他们也用合唱回应,结果双方成了朋友,对方问了许多关于中国的事情,表示一定要来中国旅游。戴斌认为,合唱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旅游经济,一种文化产业。爱好合唱的人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一旦受到合唱节的吸引,就会成团成队地赶来,这种吸引力甚至要比一般的景观旅游更强烈。
中国合唱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和群众基础
发展合唱经济,好的作品是基础。此次中国国际合唱节专门举办的“中国合唱新作品音乐会”,让人们看到,中国新的合唱作品正强烈吸引着中外合唱团队。大气磅礴的《天德而出宁》选自《庄子·外篇·天道》,颂扬了“大德至于无”的崇高境界;温婉动人的《渔舟唱晚》用多篇古文填词,表达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归隐境界;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男声合唱《凤阳花鼓》,使用了民族音乐中常用的五声调式,节奏平稳中又略带跳跃性,优美动听。
天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北洋合唱团艺术总监任宝平说:“中国的合唱团演出西方的经典作品,固然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但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仍有不小距离,唯有演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作品,才能更加精准和无障碍,也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
国际合唱联盟主席安德森认为,中国合唱发展具有别的国家梦寐以求的广阔市场和群众基础,要取得更大成绩必须是首先继承和发扬中国自己的传统经典,然后再借鉴国际合唱发展经验寻找创新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唱出更高水平。
在乐评人刘雪枫看来,中国国际合唱节多年来最值得肯定的成绩,还在于形成了中国合唱唱法。这次合唱节,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台湾欣欣合唱团、香港明仪合唱团等都用中国的合唱方式演唱了充满东方韵味的作品;而由在美华人组成的美国旧金山游子吟合唱团演唱的清唱剧《禹王治水》,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宇宙观。
近些年,中国的合唱作品已经悄然走向世界,受到不少国家合唱团的青睐。乌克兰的LAVIVO阿卡贝拉爵士合唱团演唱的《青藏高原》曾在网络上获得了500万的点击量,而在此次合唱节的开幕式上,他们从《但愿人长久》一直唱到《青藏高原》,让中国观众大饱耳福。另外,尼日利亚的阿布贾首都合唱团演唱的《红梅赞》、菲律宾罗布克儿童合唱团演唱的一曲《大家齐唱歌》,都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合唱不能为了比赛而比赛,而应成为真正“大众”的艺术
近些年,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合唱大赛,中国各个年龄段、各类合唱团几乎都拿过奖项,但这些合唱团经常是为比赛而唱歌。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奖,他们可以苦练几个月,将一两首曲目唱到炉火纯青,但整个合唱团几年下来,却只能娴熟地掌握少数曲目,而一个国外优秀的合唱团,往往可以演唱几十首、上百首作品。刘鹏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将合唱的评价标准从获奖数量转变到曲目把握和日常演唱的水平上来。
有专家认为,发展合唱经济,还需扭转部分爱好者们对于合唱艺术的错误认识。合唱究竟为了什么,在许多指挥和合唱者心中,其实并没有正确的认知,这就让合唱成了比赛、出名的工具。合唱首先应成为大众提升素养、愉悦身心的载体,成为真正“大众”的艺术,这样合唱经济才有了更长远广阔的市场基础。
在这次合唱节的一次演唱会上,台上几十位青少年正准备演唱,但指挥迟迟不举手,原来是一位年纪最小的孩子的位置没有站对,结果大家等了半天。这个场景让一些外国评委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合唱是大众的艺术,青少年合唱就是为了让孩子快乐,为了一点小小的差误就弄得孩子很紧张,对孩子的成长,对合唱这门大众艺术的发展并不利。
关于合唱经济,刘鹏认为,虽说已初露端倪,但仍不成规模,也比较散乱,“现在刚刚起步而已”。
票务代理:永乐票务
订票电话:4006-228-228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