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京剧院赴福州大学演出京剧《改容战父》(资料图) |
我们传承保护工作能否如愿以偿?从戏曲创作演出的实践上看,最终还必须落实在市场上,谁是市场?观众才是市场。
如果没有观众的话,我们的戏演给谁看?难道是自娱自乐、自我消遣、脱离社会吗?京剧如此,全国各地方戏、各剧种也如此,观众才是剧种生存的土壤。
其实年轻人或者说不熟悉戏曲的人说看不懂,不是不懂字幕、剧情,只不过是不懂戏曲的表现符号而已。戏曲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戏曲艺术在当代的传承发展,戏曲院团的生存、改革问题,一直是业内人士关心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令大家头疼的问题。客观地讲,这项工作涉及面广、错综复杂,各剧种、各地区情况不尽相同,很难寻找一条科学稳妥、积极有效的良策。但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达成了一致:要积极有效地传承并发展好戏曲艺术。一提到传承发展问题,我们更多地会谈到对艺术的传承、研究,对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对行业团体的扶持、保护。
然而,笔者在戏剧院团工作,长期在一线的演出过程中深入了解观众,并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研、与他们反复交换了意见,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独立的思考,产生新的观点。我认为:传承戏曲离不开其生存的土壤,培养年轻观众也是戏曲传承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弘扬民族传统艺术的同时,我们不妨把一部分目光和精力放在培养年轻观众方面,至少这也是寻找对策的一种积极探索和努力。
戏曲观众是戏曲剧种生存延续、传承发展的重要和必要土壤
无可非议,戏曲剧种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其艺术的不断流播、改革及其发展。不过,正如庄稼生长需要土地(或提供其生长营养的其他条件)一样,戏曲艺术发展何以离开滋养她的土壤呢?这个丰硕的土壤,不是别的东西,正是长期以来关注、欣赏、支持、热爱乃至迷恋的观众。
当今的中国,伴随着世界现代化、全球化的潮流,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各方面都获得飞速发展,文化娱乐、消费的方式异常丰富。铁的事实告诉我们:戏曲的观众在老化、流失。我想,如果仅仅将戏曲的观众问题,看作是戏曲传承中的一个问题,甚至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困难的话,那么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生命最重要的生存条件。紧接着又出现一个问题:我们传承保护工作能否如愿以偿?从戏曲创作演出的实践上看,最终还必须落实在市场上,谁是市场?观众才是市场。试想,京剧艺术虽然是我们的国粹,艺术涵养、文化品位、历史价值等蕴藏丰厚,但是如果没有观众的话,我们的戏演给谁看?难道是自娱自乐、自我消遣、脱离社会吗?京剧如此,全国各地方戏、各剧种也如此,观众才是剧种生存的土壤,观众的审美要求、意见建议、闲散评判,都是戏曲艺术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和不断提高的砝码。
一句话:观众买账了、观众认可了,戏曲才有存在的必要、发展的可能,也才有广阔的市场。
竭力吸引并不断扩大年轻的观众队伍,是当今戏曲舞台的重要使命
戏曲观众在老化、在锐减,观众又是戏曲的土壤,因此,培养观众还必须尤其注重培养年轻观众,否则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据我所知,全国各地的各剧种不少院团,都不同程度地推行“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这对培养年轻观众来讲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福建京剧院近年来也积极地推进了这项活动,并且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剧院曾多次赴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演出,弘扬了京剧国粹,也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京剧观众。特别是,近年来剧院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保持紧密合作关系,连续三年参加了厦门大学“中文有戏”演出季活动,在厦大掀起了一阵“京剧热” ,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培养年轻观众,让他们走近京剧、喜欢京剧,必须从他们的喜好、审美角度出发,因此文武兼备是必须的,太文的戏大学生坐不住;故事性或文学性强也是重要的方面,比如《红娘》 《窦娥冤》 《西厢记》这样的戏是由名著改编的,大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同时名著的文学影响力还可以为剧目增彩不少。
已经培养起来的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中的文化群体,一旦成为京剧的观众便会进一步对剧种有更全面的认识,进而传播给其他的社会群体,不断扩大观众群。而年轻观众又无疑是京剧重要的生力军,他们喜欢了,其父母、子女、朋友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新观众。京剧如此,其他的戏曲剧种也是无外乎此。相反,如果不去培养年轻观众,仍然在老观众上做文章,戏曲将来的生存状况一定更加糟糕。因此,笔者认为竭力吸引并不断扩大年轻的观众队伍,是当今戏曲舞台的重要使命,这方面的工作也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普及宣传等戏曲教育工作。
积极广泛、系统科学的戏曲教育活动,是壮大青年观众群的得力举措
戏曲演出活动着力培养年轻人,走进年轻人生活、工作当中,是培养年轻观众的有效手段。不过,在具体的宣传、推广过程中,各院团的演职人员都会遇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广大青年说看不懂戏曲,戏曲脱离了时代……一系列对戏曲不甚科学甚至完全错误的认识。此时,涉及到的便是戏曲发展的另一个大问题:戏曲教育。其实年轻人或者说不熟悉戏曲的人说看不懂,不是不懂字幕、剧情,只不过是不懂戏曲的表现符号而已。和语言一样,不懂符号就无法交流,戏曲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戏曲教育活动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比较容易进行,效果也很可观;在大中专院校开展普及类讲座相对更集中、更有效,可操作性也更强。目前,在广大艺术类专业院校,普遍都开设戏曲类相关课程,有一定的成果,但也并非所有学生都会受到较系统的培养;一般的其他院校没有相关专业老师的话,更是不可能开设类似的课程。从教育培养人才的角度讲,学习了解传统文化、接受民族艺术的熏陶,是非常必要的。循序渐进的普及类讲座或系列课程,是推行戏曲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起初没必要要求大家掌握剧种的全部,根据不同的年龄和接受程度进行相应的了解即可,介绍一些戏曲元素,以便破除大家“看不懂”的障碍。广大戏曲方面的专家、学者,有能力也有义务将戏曲教育工作不断推进;如能配合具体的剧目演出或现场表演,效果会更加突出,这方面戏曲院团的评论人员做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福建京剧院院长刘作玉,将“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与戏曲讲座结合起来,在许多大中专院校多次讲演,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切实完成了培养青年观众的目标和任务。当然,系统的戏曲教育活动还必须不断地深入、扩展教育对象,加深对戏曲艺术的了解,以推动民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从理论探索和实践考察两方面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确信:戏曲的发展离不开年轻观众,培养年轻观众是戏曲传承发展的迫切课题。戏曲观众是戏曲存在、延续的必备土壤,戏曲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年轻观众,观众的培养、教育工作是戏曲舞台的重要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戏曲教育活动的积极展开才是最为得力的不二法门。
票务代理:永乐票务
订票电话:4006-228-228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