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勉强触到了选秀造梦的表面真相,以及成长的美好与残酷。 |
导演: 范立欣
类型: 纪录 / 青春
上映日期:2014年7月25日(中国内地)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 文/逆规则)《我就是我》是一部关于2013年“快男”赛事的电影。作为选秀综艺节目下的蛋,它的样貌初看起来有点可疑,也许是和《爸爸去哪儿》一样将一集节目直接搬到银幕,也许像《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那样,是一部快速炮制的粗糙故事片,而事实上,它更像一部常见的电影幕后纪录片。它选择的角度很暧昧,不是跪舔,也不是中立,更不是批判。暧昧造就了它的可看之处,它勉强触到了选秀造梦的表面真相,以及成长的美好与残酷。
白举纲、华晨宇、欧豪等选手,以追梦之名进入“男生学院”,开始直面追梦需要付出的一切。有规则存在,必然削弱自由,24小时镜头拍摄下的他们,是真实的他们么?当然不是。他们的状态,介于生活与舞台之间,是一种接近于间离效果的真实。对于他们生活中的朋友或他们的粉丝、包括这部纪录片的观众,都可能会产生亲切而陌生的感觉。
青春是天然的热血聚集体,梦想能量处在峰值,荷尔蒙爆棚到每个血管。白举纲、华晨宇、欧豪在逆光下的影子,就是他们最美的青春剪影。这样的镜头很滥俗,但简单有效,可以直接抒意,导演数次插入类似镜头来调控节奏,同时维系着整体的热血度。他们的青春、热血、励志一面,在台上被无限放大,这是公众眼中他们理所应当的形象。纪录片需要他们的热血,又必须节制地控制着,以免沦为口号一样的呐喊。
如果只有所谓的梦想、青春与热血,《我就是我》这部纪录片,必将和其它综艺节目的附生电影一样没有价值。它选择的素材,更多聚焦于那些词汇的反面,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纪录意义。他们每天呆在男声学院里,长久的被束缚,快速消耗着热情,在困惑、迷茫、力不从心的时候,梦想能量相应骤减,他们需要以更成熟、更世故的态度,来应对残酷的比赛。
当他们朝夕相处产生友谊,又在台上目送一个个对手与朋友离去;当白举纲在凌乱而空荡的房间,面对镜头介绍之前谁睡在哪张床上;当他们互相PK时,投票的比赛规则,显出厮杀的快感——这是娱乐化的现实版“饥饿游戏”,只有在游戏结束之时,他们才能逃离这场大逃杀。华晨宇给自己和他人说:不能改变比赛,就只能改变自己面对比赛的态度;白举纲、欧豪对着摄影机抱怨,不要拍了,为什么要一直拍呢?他们与摄影机的关系,很值得玩味,这是他们开始正式体验公共镜头与私生活的对抗与矛盾。他们讨厌,却不得不接受,在接受的过程中又会影响摄影机的存在,最终自然与表演混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真实”。
导演范立欣之前的《归途列车》,聚焦一个四川打工家庭的变化,这部电影提炼的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况味,令人印象深刻。《我就是我》与之相比,线索显得有点庞杂,导演被框在命题作文的范畴内,像是戴着脚镣跳舞。不想得罪粉丝,又试图征服粉丝之外的群体,最终它只能蜷缩在一堆“官方”素材中,停留在一场选秀的表面真相上。纪录素材之外的真相,他们参加选秀的真实动机,他们成名之后更为残酷的市场淘汰,都没有被辐射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