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演出气氛热烈 |
解放日报讯 湖南路105号,上海交响乐团排练厅,每周五晚,这里都像是一次亲切自然的家庭聚会:温润的灯光下,一台钢琴,三五个演奏员,两三百张木头座椅,50元平易近人的票价,让现场总是流淌着一股浓浓的亲和力。昨晚,延续了31年的上交室内乐音乐会,结束了在湖南路时代的最后一场演出,因为乐团已迁入复兴中路的新厅,这个公益品牌也将随之搬迁,于9月12日奏响“续曲”。
从打游击到驻场湖南路
面对昨晚这场具有“新旧交替”特殊意义的上交音乐会,不少与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爱乐人都来了。曾经负责英语报幕、年逾九旬的上交老团员温潭老先生,带着珍贵的1983年3月第一期室内乐音乐会节目单,赶到了演出现场。他告诉记者,这个室内乐音乐会是上交老指挥黄贻钧带头的,“刚开始时,台下观众并不多,有时候我们工作人员也坐上去充数,但演员还是坚持演完90分钟。第一期在上海音乐厅的演出,就是黄贻钧亲自上台指挥的,票价2元一张。”
上交资料室的退休职工杨朝婴,也是室内乐公益专场最早的组织者之一,她告诉记者,从最初“打游击”到之后转战锦江礼堂、静安宾馆,再到驻扎湖南路演奏厅,经过多年的演出积累,音乐会持续扩容,后来越来越多的观众作为志愿者加入进来,“他们也不收钱,最大的好处就是趁着值班服务的那天,可以免费听一场音乐会。”
黄蒙拉曾是“救场王”
昨晚,温老一见到青年小提琴家黄蒙拉,立刻想起了什么,“谢谢你啊,那个时候经常来帮我们‘救场’。”原来,还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读书时,黄蒙拉就是上交室内乐音乐会的中坚力量,有时候,音乐会突然缺了小提琴手,温老一个电话打给黄蒙拉,他立刻就赶到,是这里名副其实的“救场王”。
黄蒙拉回忆说,在上交室内乐音乐会上,最疯狂的一晚,他一口气演奏了全本《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随想曲》,这几乎是手指的极限运动,“我和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在新加坡合作过24首,每人拉12首;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和另外三位帕格尼尼金奖得主也合作过,每人拉6首。但拉了二十多年琴,我只在上交室内乐音乐会一人一气呵成拉完‘24首’,空前绝后,再也没有那么疯狂过。”
亮相新厅将有更多跨界
昨晚在湖南路的最后一场演出,开演前半个小时,排练厅已经涌入了无数的爱乐者。ELA上海“友人室内乐社”年轻艺术家、“上交十四琴”先后登台,一位周姓的乐迷告诉记者,自己来听室内乐已经十几年了,这场堪称完美的告别演出让他很感动。“室内乐的演出花费不多,却能享受艺术的大餐。最近我每次路过湖南路都会怀念在里面听过的那些演出,在门口拍照留念。”
在物价飞涨的时代,50元的亲民票价,让这一方小小的音乐天地成为沪上古典乐迷的聚集地。许多青年演奏家,如秦川、黄蒙拉、王之炅、龚天鹏等,都曾从这里走向国际舞台。上海交响乐团副团长周平告诉记者,今年9月,这个公益品牌将在上交音乐厅的演奏厅继续上演,空间也更大,“未来的演出,则会有更多跨界、多元的优秀节目。”
票务代理:永乐票务
订票电话:4006-228-228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