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智鑫饰演男一号梁永生 |
搜狐娱乐讯 天气酷热,山东卫视《大刀记》也正在“热拍”中,日前,山东卫视在《大刀记》拍摄片场举办媒体见面会,导演赵浚凯携主演谷智鑫、王珂、黑子、张立、冯海煜、刘峰超、高冰等一起亮相。继《亮剑》之后再次打造史诗巨制令外界备受期待,赵浚凯表示,《大刀记》也是他近年来最喜欢的项目,所以付诸心血最多!
赵浚凯谈雷剧:一定要有正确历史观
谈到抗日剧,最不可避免的就是“雷剧”这一话题,对于《大刀记》如何定位来避开这一雷区,赵浚凯说:“许多(抗日雷剧)它选择的突破点与当代的文化生态环境相悖,所以被打压下来了。抗日题材是民族的苦难史,一定要有正确的历史观,有些是不能做的!在现在比较浮华的年代中,很多人追求噱头,追求收视率,我不想做过多评价,他们有自己的商业环境。但是我要强调创作态度!比如化妆、造型、服装、道具,拿图过来问我这个怎么样,当我不确定的时候,我马上就说,你有两个选择,你可以不用,你如果一定要用,一定要找到真实的影像资料给我!”广电总局定义的“雷剧"中,有一条是“我方偶像化”。赵浚凯要求演员对照民国照片做发型,用肥皂洗头,新做的服装用碱水洗三遍,演员下戏以后也要穿着,以求从外形上接近历史。扮演杨翠花的冯海煜为了让自己变得黑瘦,十天内减了10斤!
据现场主演们爆料,赵浚凯导演对《大刀记》近乎苛刻,特别是在史实的考察上,更是一丝都不得马虎,比如在剧中出现的宁津特产——“长官包子”牌匾,他甚至一一考察当年尺寸!
《大刀记》打造乡土抗战史诗
在媒体见面会现场曝光的首支片花,恢弘大气,画面考究,真实淳朴,让全场观众眼前一亮。
《大刀记》要打造一部乡土抗战的史诗巨制,赵浚凯导演说“史诗”的定位首先要准确:“史诗有很多层面评价,首先要以史为据才能为史诗,这个戏从编剧到拍摄,甚至到我们的食堂、所有人住的房间,都贴满了那个年代的照片,所有的人物造型、故事桥段和故事史料都来自于历史,我对这点要求特别严格!在画面中不允许出现1937——1945年之外不可能出现在鲁北的东西,必须要有严谨的态度才能谈“史诗”!
赵浚凯之前作品《亮剑》诗意表达了那个年代的抗战岁月,而成为荧屏经典,对于《大刀记》,他同样从诗意角度来表现那样一段历史:“史诗一定要诗意表现一段历史,要在真实的历史中表现真实的人群。这样真实的人,我要给剧中每个人找到一个现实的心理动机。比如,我们的英雄生下来就是英雄吗?剧中的汉奸在投敌叛变时有什么样的生存困境和真实的心理状态?所以要把人写到实处,挖到人真实的内心!第二个诗意的表达是地域本身赋予故事独特的魅力与气质。一样的打鬼子,鲁北、河南、山西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用不同方法、器械、思想与对手发生碰撞时,就会产生不同的魅力。”
一群说山东话的人成为中华抗战脊梁
在《大刀记》媒体见面会上,谷智鑫、王珂、冯海煜等主演竟然操着标准的“山东话”和媒体打招呼,短短一个月,他们已经完全“入戏”,对于为啥使用山东话拍戏,赵浚凯说:“我们的演员有一部分在使用山东方言,只有使用地方语言,才能真正进入到这个地域的灵魂,才能真正理解这个地域的精神,才能把这个地域发生的故事、鲜活的人物表现出来。在那个年代就是操着这样一种乡土方言的,看着很糙的人,成为中华抗战的脊梁!”
作为山东人的赵浚凯对这部剧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说:“这是一部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鲁北抗战史诗,一群有骨气有血气有韧性也有惰性的山东农民兄弟演绎了一场关于守望土地,关于保家卫国的足够撼天地、泣鬼神的真实的惨烈的战争……他们是历史的主人公,他们是历史的真相!”
对于《大刀记》这样一部经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有记者现场质疑,会不会最后的定位是“正剧”,赵浚凯表示,“在《大刀记》中,除了谷智鑫这样的英雄人物,我还塑造了很多小人物,希望这些小人物身上的喜感,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引发观众对当下的反思。因为现实生活中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压力,没有人愿意回家看电视再被教育一番。虽然娱乐化的方向符合商业精神,但是符合商业精神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美国好莱坞,它永远表现大英雄主义的精神和美国精神,但是它从来不会把这一点用特别说教的方式表现出来。关于这点,是值得我们的导演和编剧去好好研究的!”
《大刀记》集战争戏、武打戏、兄弟戏、爱情戏等多种精彩元素于一剧,赵浚凯说:“统称起来,就是一部好看的英雄情结的乡土抗战史诗大剧!”是抗战胜利70周年最值得期待的史诗巨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