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乐迷手持“闵惠芬生平”纪念册 |
新闻晨报讯 曾让小泽征尔听罢痛彻心扉的二胡曲《江河水》,也成为众人送别著名民族音乐家、二胡表演艺术家闵惠芬的最后一曲。昨天上午,闵惠芬追悼会在龙华殡仪馆举行,现场没有选择传统哀乐,一曲《江河水》尽诉大家对这位大师的不舍。
闵惠芬病重期间及逝世后,中央领导同志、其他有关方面领导同志以各种方式表示关心、慰问和深切哀悼。韩正、杨雄、殷一璀、吴志明等领导,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全国及本市文化界著名人士等敬送花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麟,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亦森与各界人士一起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前来送行。
高龄乐迷凌晨4点赶来
昨天上午9点不到,龙华殡仪馆内,陆陆续续赶来为闵惠芬送行的人越聚越多。耳边回旋的二胡声《长城随想》,仿佛是最好的导引,将怀着哀思的上千人聚拢到了一起。现场,人手一份的“闵惠芬生平”纪念册上,这位一生都为二胡执着的演奏家依然笑着拉琴;封底那段生前名言“我要拉琴到永远,直到我背不出乐谱的那一天——永不断弦”,则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送行的队伍几乎囊括了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民乐系师生,这位生前嫡传弟子不多、但对前来寻求指导的学生不吝赐教的闵老师,真正做到了“桃李满天下”。
普通百姓对闵惠芬的热爱也超出工作人员的想像。一直忙于追悼会筹办工作的扬琴演奏家王珑告诉记者,排在送行队伍最前面的一位八旬老人,凌晨4点多就赶到了,“老先生喜欢闵惠芬的琴声,几天前就打听好了追悼会的具体地址、时间,一大早就出门了”。
送行队伍中,六旬市民徐惠明拿出前一夜亲手写就的纪念挽联——“赛马疾蹄声声碎,江河水泻悠悠远”。他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他在杭州生活时,一次偶然机会听到纪录片中由闵惠芬奏响的一段二胡声,被深深打动。“那个记忆非常非常深刻。后来很巧,我在上海的单位靠近闵老师住所,我永远记得在路上,她拿着琴盒出门去上班的样子。当时闵老师已经被查出身患癌症,因为吃药的关系,人显得比较胖,但她就是那样一个对二胡有着很深很深感情的人。”
生活在日本东京的罗红昨日特地赶来,送“永远的闵老师”最后一程。她红着眼睛告诉记者,当年听了闵惠芬的《江河水》,她便爱上二胡,毅然决定从原来的舞蹈专业转学二胡,她跟着闵惠芬学了两年,“直到现在,《江河水》所有的功法、指法都完全刻在了我的骨子里,一生都不会忘掉”。
她有“无愧为大师的气场”
10点,仪式正式开始。追悼会没有选用惯常的哀乐,取而代之的,是闵惠芬最为脍炙人口的《江河水》,旋律呜咽,回荡大厅。两旁的挽联上写着:“领时代强音创国乐伟绩艺术千秋垂千史,为大业奋身向人民尽瘁情怀若谷铸丰碑。”众人站在遗像前,更多的是回忆闵惠芬生前点滴,而非以泪洗面。
站在队伍中的琵琶演奏家吴玉霞是闵惠芬多年的好友,“在我民乐启蒙时,就认识了闵老师,她是我的榜样,特别了不起的一位艺术家,气质非凡,又特别乐观,似乎永远有一股子向前的力量”。吴玉霞回忆,之前在南京的一次演出中,闵惠芬带病坚持表演,“在国家给予的诸多荣誉面前,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像她那样,愿意做更多的事情”。
上海民族乐团原艺术总监、指挥家王永吉回忆起和闵惠芬一起工作的日子,直言“她对民乐真是太热爱了”。“有时候我们出去演出,一些曲目实在熟到可以不用排练,但闵老师坚持每次都要走台,再熟的曲目也要排。”去年在城市剧院,王永吉和闵惠芬最后一次搭档表演,当时受身体状况困扰,闵惠芬琴声中的音准、节奏已有些不稳,“但她一上场,就有那种震住全场的气质,这就是无愧为大师的气场。无论在艺术还是人品上,闵老师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票务代理:永乐票务
订票电话:4006-228-228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