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响乐团走进北京大学 |
5月6日,最后一支返场曲目《康康舞曲》结束,在台下师生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北京交响乐团圆满完成了在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谢幕之后,瓢泼大雨倾盆而至。为了安全,接送团员的大巴车只能打着“双闪”缓慢地开着。
虽然回到家时已接近午夜,但北京交响乐团的团员们没有人抱怨。因为,他们不仅把这样的演出视为一种责任,更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自3月1日2014音乐季开幕起,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北京交响乐团在乐季演出之余,已经在北京各所学校进行“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40场,进社区、下部队演出近10场。这样的公益演出的频率,在乐团历史上尚属首次。
高雅艺术下基层
“为积极响应中央和文化部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号召,北京交响乐团将今年音乐季的重点放在了公益之上。”北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家谭利华说,“交响乐的普及程度,往往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今年,北京交响乐团就是希望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公益活动,力图在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
基于这样的宗旨,3月1日,北京交响乐团将2014音乐季的开幕演出放在了北京国际关系学院。以一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开启新乐季,谭利华的决心可见一斑。
之后,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北京交响乐团马不停蹄地辗转在北京各个高校、社区、部队之间,不遗余力地进行高雅艺术普及活动。“每年北京交响乐团的音乐季中,普及演出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我们更多的是在大师系列和商业演出之间,插空进行。今年,乐团转换了思路,将普及演出放在了重要位置。截至5月6日在北京建筑大学的演出,这个乐季,北京交响乐团以整团编制和室内乐演出两种形式,进行公益演出近50场,其中,‘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整整40场,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顺义俸伯中心小学、北京海淀区培智学校等12所学校,都是乐团首次进行普及的学校。”谭利华说,这些数字已经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古典音乐接地气
“交响乐是阳春白雪,一般人听不懂。”为了改变百姓对于交响乐的这种惯性思维,谭利华在普及音乐会的曲目选择和音乐会形式方面煞费苦心。
在普及音乐会中,上半场,谭利华会选择约6部时长较短、不同形式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如比才的《卡门》序曲、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闲聊波尔卡》和《皇帝圆舞曲》、艾尔加的小提琴与乐队《爱的致意》、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一号》和苏佩的《黑桃皇后》序曲等;而下半场,则会选择大部头的、旋律性和画面感都较强的作品,如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等。
在每一部作品演奏之前,谭利华都会对作品进行简要、精到的讲解,帮助普通观众了解高雅音乐、理解作品。“圆舞曲,是三拍中速的抒情作品,就是我们常说的‘蹦擦擦’。”“《闲聊波尔卡》,顾名思义,就是很多女人在一起八卦。”……这样深入浅出又接地气的讲解,让观众在会心一笑中记住了原本繁琐又枯燥的知识。
“上半场的作品,以短小精悍、轻松活泼为主,这些作品的旋律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但是他们一般并不知道这些作品和作曲家的名字,对作品的形式和内涵更是知之甚少。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扩充这些知识,让他们能够对交响乐有初步的认识。有了上半场的铺垫,下半场虽是大部头作品,但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轶闻趣事和各乐章内涵深入浅出地讲解,也让观众理解起来不那么困难了,并且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谭利华说,这近50场普及演出的调整和检验证明,这样的方法确实行之有效。
提前完成普及目标
近50场公益演出,不仅让北京交响乐团收获了鲜花和掌声,也为他们带来了潜在的观众。在北京交响乐团多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后,许多学校的官网和BBS中,对于演出的报道和对交响乐的讨论都成了热门话题。不少学生表示,只要票价能够接受,他们非常愿意走进音乐厅去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而谭利华在兴奋之余更加欣慰,因为在2014乐季开幕时定下的40场普及演出的目标已经在两个月内超额完成了。“这两个月,大家在北京各个区县奔波,有时一天要演出两场,真的非常辛苦。但是大家都很欣慰,因为我们为交响乐普及、为中国的交响乐事业做了些实事。”
虽然目标已经提前完成,但北京交响乐团普及的步伐依然不会停。“我们还将尽量多地走进校园、走近百姓,举办普及音乐会,为乐团、为中国交响乐积累更多的观众。”谭利华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刘淼)
票务代理:永乐票务
订票电话:4006-228-228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