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讯 李娜又一次创造了历史。这一次,李娜不但有好心情,也打算更加克制地面对成功——尽管有时克制不住——她笑了:“我打好以后,多少人得激动呀。”这话耐人寻味,但李娜有理由感到得意。3个月前,她在罗德•拉沃尔球场以7-6/6-0的比分力克捷克选手齐布尔科娃,成为2014年澳网女单冠军。这是她四年中第三次打入这项赛事的决赛,也是她收获的第二个大满贯头衔。
和2011年法网夺冠的狂喜相比,这一次,李娜显得更加镇定。一年半以前,当她在巴黎首次夺得大满贯的时候,55岁的纳芙拉蒂诺娃去球员休息室找她,对她说:“我是过来人,我现在告诉你,此刻起你要学会说不。因为现在所有人都想要你,你要选择适合你自己的,你要给自己营造一个保护圈。”现在,李娜也是过来人了。她即将年满32岁,比对手大了整整8岁,她理应要有前辈的谦谦风范,不过又一想,满打满算这也不过是她正式“单飞”的第6年而已。成功来得如此迅速,李娜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拿完法网以后,我整个人是茫然的。没有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当纳芙拉蒂诺娃告诉我要学会说NO的时候,我也根本理解不了——我为什么要说呀。如果你没有经历过一些事情,你永远也理解不了。”
2011年法网夺冠之后,李娜一度在名利、非议和挫折中陷入了混沌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份叫人心灰意冷的成绩单:在当年接下来的其他赛事中,她几乎全都早早出局。至此,李娜俨然已经抵达漩涡的最中央。年轻人继续支持她,将她视为个体自由的化身,但也难免为她的竞技状态感到担忧;另外一部分人则质疑她,很快,开始有媒体以整版篇幅讨论泛政治话题——“李娜奥运一轮游是不是不爱国”。
1982年,李娜出生在中国内陆城市的一个城市平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职员。她从小在体工大队的教育系统里长大,绝大部分的成长时间都花在了训练和比赛上。当舆论围绕“李娜”二字展开辩论,她并没有能力分辨自己在复杂局面中的角色。她只是一再慌乱地强调说,我只是个打网球的。但越是这样,她越是发现,某些标签一旦贴上,想要撤下也是徒劳。
即便时过境迁,回想起那段时光,李娜的脑海里仍然“完全一片黑暗”。“本来状态就不好,再加上一些大肆渲染的报道,我第一次感到,真的口水可以淹死人。我都不知道如果这样的事情再发生,我有没有勇气走到今天。那半年,只要不训练,我就会很开心,但每天又不得不训练……我崩溃过。”
2012年6月,李娜决定更换教练。她给美国的经纪人写了一封邮件,对方推荐给她一份两人名单:一个是德国教练,另一个则是阿根廷人卡洛斯•罗德里格斯。后者是海宁的教练,曾经带领弟子拿过7个大满贯,连续117周排名世界第一。李娜指着卡洛斯的名字,说:“就他了。” 李娜终于找到了最适合她的团队和工作模式,而她身边的这两位男人是如此的不同。姜山天生佛相,性格外向活泼,他是李娜的开心果和避风港。卡洛斯虽然是个褐色皮肤的南美人,却显得更加温柔内敛。不过,他的训练方法相当强硬。要知道,卡洛斯是圈内著名的魔鬼教练。他一次又一次地在魔鬼训练中把李娜逼近极限。
但李娜比谁都清楚,每个运动员都有退役的一天。她曾经退役过一次,虽然不到两年就复出了,但是在接下来的10年光阴中,因为伤病和自我突破的压力,她又曾经不止一次考虑过退役之事。然而时光流逝,李娜还在这里。
卡洛斯则说:“我对她最大的敬意,来自于她年过三十还能有改变的勇气,而很多球员都不会有这样的勇气。也许,她还能攀上世界第二甚至第一,你永远也不知道,因为她能带来太多的可能性。”更多关于李娜大满贯之路的艰辛,敬请关注《智族GQ》5月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