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毛女》剧照 [保存到相册] |
![]() |
《白毛女》剧照 [保存到相册] |
解放日报讯 “《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团标志,每个女演员进上芭都要会跳《白毛女》。”1964年第五届“上海之春”芭蕾舞剧《白毛女》首度亮相,五十年后,《白毛女》又将于明后天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两场,参演2014年“上海之春”艺术节。此次主演范晓枫评价 《白毛女》“是所有上芭演员的艺术试金石”。
演员又爱又恨的《白毛女》
白毛女,让女演员们 “又爱又恨”。爱,因为它带给她们无上荣光。直至今天,《白毛女》巡演所到之处,依旧能激起观众巨大反响。“北风吹”音乐响起,演员亮相,席间已是掌声雷动。
范晓枫说,“我爸爸也是 《白毛女》的忠实观众,这个舞剧熔铸了他们一代人的回忆。”
恨,则是因为《白毛女》作为原创芭蕾舞剧,融入众多民族舞、戏剧元素,对科班出身的古典芭蕾舞者来说,很多动作都要打破常规,从头学起。补习把子功,练习漂亮地耍大刀、使红缨枪。对于跳惯了“公主”的主演,从心理到实践都需要“校正”。每到《白毛女》第六场,范晓枫格外小心,“这场戏,白毛女在深山生活,在山崖间飞奔跳跃,动作幅度大,稍不留意,就会受伤。”
作为第一代白毛女,石钟琴最难忘第七场戏,“白毛女与昔日恋人大春重逢,要表现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活动,还得兼顾跳转等高难度动作,容易顾此失彼。”石钟琴认为,故事通俗,音乐耳熟能详,奠定了舞剧《白毛女》群众基础,“尤其是田华主演的电影《白毛女》推出以后,全国上下都知道这个故事,人人都看 《白毛女》。舞剧一夜间家喻户晓。”
今年巡演起码三十场打底
在石钟琴的时代,《白毛女》演员要去农村体验生活,和农民一起摘棉花、割稻子,忆苦思甜。对此,范晓枫承认,如今要体会《白毛女》的时代精神和爱恨情仇,并不容易,“要多看书和电影,与前辈演员沟通切磋,把自己完全沉浸到过去的时代里去。”
《白毛女》诞生至今,第二代白毛女、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和石钟琴、范晓枫一样,她也是从《白毛女》群舞起步,“十四五岁开始跳,一步步跳到舞台中央。演白毛女那年,我26岁。”编导胡蓉蓉一个个动作教辛丽丽进入角色,“表演靠近戏剧,脸部表情和上身动作比古典芭蕾更强烈,身段和亮相学好了,就有了神韵。”
辛丽丽也把老一代心得传递给范晓枫,“瞪眼、捏拳头,不能发出声音,让表情和肢体动作柔软下来,演得像一件艺术品。”
1989年在加拿大,辛丽丽第一次主演《白毛女》,今年范晓枫领衔的《白毛女》则在法国亮相。时隔五十年,《白毛女》在观众心中依旧是经典,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广西、广东……上芭《白毛女》今年以十多天一场的频率出现在各地舞台。辛丽丽说:“2014年《白毛女》巡演,起码三十场打底。”
左图由上至下依次为:石钟琴饰演的白毛女与凌桂明饰演的大春,辛丽丽饰演的白毛女与杨新华饰演的大春,范晓枫饰演的白毛女与吴虎生饰演的大春。 (资料)
票务代理:永乐票务
订票电话:4006-228-228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