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西省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以大革命时期的著名歌曲《苏区干部好作风》为精神内核,敷演了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戏剧故事。它生动地再现了昔日革命前辈面对腥风血雨的襟怀与品格,使我们在被戏剧故事和剧中人物深深感动的同时,通过回顾与体味火红的岁月和革命者身上所体现出的高尚情操与人类文明的精神境界、崇高品格,加深了对革命历史的认识,强化了对党的信念的理解,当然更获得了一次壮美、感人的艺术享受。
米桶(李龙槐)是戏中一个具有革命者典型性,同时体现时代特色与鲜明性格和命运的主要人物,他是整个戏引领情节走向与深层展开的核心人物。作者笔下米桶的形象准确而具代表性。他身世贫苦,有着大多革命者追求翻身的自觉;心性善良,具有中华民族崇尚的道德习尚;意志坚忍,对真理追求义无反顾。剧本非常细腻真实地捕捉到这个人物形象的特质与这类革命者身上普遍具备的精神美德。这不仅为《永远的歌谣》奠定了一个真的基础,成功与高明还在于能让生活和社会状态都已经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今人,通过欣赏戏中人物命运与精神、性格,既感受时代发展的鲜明差异,又满足我们民族、时代仍要深切呼唤和向往的不变价值。
艺术构思的匠心独运让《永远的歌谣》在近年同类题材创作中令人眼前一亮,对题材的准确拿捏和精美处理,使这出戏艺术生命力得到了夯实。毋庸讳言,革命历史题材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是要令今人信服昔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与进步性,很大的难题是对那个时代一些虽真实存在但却与今人道德、人性标准背离的做法如何处理?《永远的歌谣》中米桶与富家女的婚姻是戏剧的主要矛盾和展开点,而相救、“成亲”、舍粮、借粮等也决定了这出戏是否能写足戏、写活人物、写深写透情理。目前的处理是恰当与巧妙的。米桶曾在富家女家做佣工,对其女儿的“爱慕”是一个有着“采茶大王”美称的年轻男子的合理心理活动,不悖理;他在激进革命者斗争富家女时,脱口而出要“娶她”的行为,是偶然的冲动也是必然的心声,但更多的是他善良救助无辜的个性化流露,不违情。最让人感动的是“初入洞房”,一双男女一个内心火热,一个惊魂未定,彼此心路南辕北辙。这场戏人物心境写得极为细腻,其结果写得异常恰当,符合今人的人性标准和道德诉求。
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和导演张曼君,依然继承了该院先后成功创造出《山歌情》、《八子参军》等革命现代题材精品力作以来所形成的浓郁情感抒发与细腻情节勾勒相结合,地域文化与剧种特色做基础,追求感人效果与动人艺术追求的剧院风格,并有所发展创新。这出戏极为流畅,虽仍然以山歌为依托,以爱情为载体,以人物命运大起大落、男女情感的荡气回肠为感人的触媒,但《永远的歌谣》却在故事的叙述动人和人物情感命运的聚焦展开上做得更充分,开掘得也更细腻、感性。以歌舞场面见长的张曼君在这出戏中因为着重开掘人物内心与情感,加上情节动作更趋突出,她紧紧抓住的几个情节,如“初入洞房”“洗脚分别”“借粮被打”等心理和戏剧动作大有文章可做的情节,营造得丝丝入扣、层次分明,不但设计运用的手段或感性入微,或大开大阖,或巧妙借鉴,或化用传统,更升华了这些戏蕴涵的情感力量与内在意韵。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崔 伟)
票务代理:永乐票务
订票电话:4006-228-228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