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讯 (哈麦/文 马森/图 李楠/视频)二零零八年拍出《证人》之前,提到林超贤,可能还有人叫他“新锐导演”。六年后的今天,看完《魔警》,再谈这位49岁的儒雅光头男,恐怕要给他一个“动作片老炮”的封号了。
在国产烂片扎堆的去年,格斗题材励志电影《激战》在内地上映,观众认识了与印象中反差极大的林超贤——原来他不光是凌厉火爆的打打杀杀,作品也不再是清一色警匪题材,所得评价不好不坏。到今年,眼尖手快的林超贤带来了一部源自真实枪杀案的新作《魔警》,看过的人集体赞叹它氛围营造上的成功,以及对港式警匪片风格的再创新。
就像林超贤自己所追求的,在学习林岭东、迈克尔•曼等前辈的基础上,还要在类型片的外表下,深挖人心的东西,给匠气十足的个人作品烙上明确的林超贤印记,这个,是属于作者的。作为观众的我们,在慨叹久了香港导演衰颓,港片精神不再后,也许要给这位逆流而上,不断求新求变的导演重新定位了。
▇电影制造机,港片革新派
香港电影业曾经遭遇过大危机,不少导演面临没片可拍的局面。但林超贤不一样。这个从片场学徒干起,后来跟着郑丹瑞(《喷火女郎》《黄蜂尾后针》)、陈嘉上做副导演,学了一身匠术在身,90年代末拍出《G4特工》、《野兽刑警》(与师傅陈嘉上合导)等片的影坛新锐,后来一直专注于警匪题材,拍片不辍,16年间执导电影22部,几乎年年跟观众见面一两次,活似一个精力旺盛的电影制造机。
而难能可贵的是,林超贤在生产了一部部劲爆雷同的警匪片之后,自觉陷入困局。于是,在近两年拍出了处处透着革新欲望的《激战》、风格大胆张扬的《魔警》,还有未来多部方向不同的新片。
Q:从《激战》开始,到《魔警》,包括接下来的《破风》、《湄公河行动》、《莫斯科任务》几部新片,都有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尝试,这是你有意在做的吗?
A:当然是有意的。因为很想去尝试不同的东西。譬如《激战》,大家还以为我又是打来打去的那种,但是,我就是换另外一个平台,希望可以去讲不同的故事。因为以前警匪片对我来说都是有一个困局,警匪片对节奏上要求蛮高的,所以你空间上,能把文戏可以再伸延的话,是比较艰难,《激战》让我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去拍文戏吧。但是这次《魔警》也是跟我过往的电影完全不一样,就是想看警匪片还可以弄到什么一个面貌,好像对我来说就是像一个酥梨一样,怎么去把那个酥梨捏到不同的东西出来。拍《激战》的时候觉得在天堂里面待了一会,这次拍《魔警》走入地狱,下次新片要从地狱走向人间。
Q:你有一个长期的编剧搭档吴炜伦,剧本是什么样的写法?关键时候需要你亲自操刀吗?
A:一般来说,都是我先想好故事,还有电影的中心是什么,编剧会把我想的东西连起来,然后我就再定位吧,定好位以后,先让他们写一稿给我看,对我是一个启发、冲击,最后我就去自己写,一些重要场景的一些重点对白,都是我自己去写,一般过程的对白是我的编剧写。我的编剧跟我合作了很久,对我很了解。好像张家辉,大家合作久了,就有一种不用讲得太多,他就能了解我。那个编剧他毕业的时候我已经找他合作,他从场记开始,然后当我的副导演,他的喜爱是写剧本,然后我找一些前辈编剧带他,等他有一些成熟了,就当一个真正的编剧,应该有十几年了吧。
Q:《证人》和《激战》里,已经有过角色精神异常的情况。这次《魔警》也是拍病理性人格,为何偏好这种边缘人物和极致状态?
A:你去看电影的时候,就是希望看到生活里面没有经常碰到,没有发生的人和事,在电影里面才会对你有一些比较大的冲击,我的想法就是这样子。角色经历的事很复杂,我们生活里也有,但是没有那么高的浓缩。其实我也知道很多人想拍(香港警员徐步高枪杀同事案),当时那个案件虽然完结了,但里面还有一些没有解释清楚的疑点,大家想去追寻真相,但很难。我是从人的视点出发,一个警察,为什么走到变成这么极端?杀同僚、抢劫。我是把人心理的东西挖掘,这就是《魔警》。
Q:《魔警》里讲到了当年民众因被强制拆迁而抗暴,结果有人被火烧死;也讲到了社会上各样人的压力。你是否在写故事的时候放进去了香港社会一些不安、危机的情绪?
A:我想这个情节的时候没想这么复杂,我见证过六十年代戏里那个小孩干的那件事情(为报复,用汽油烧了抗暴警察的家,致警察死亡,剩下他的老母亲孤身一人),也不是一件,不可以说的很多。对我来说,印象是很深刻的。以前很穷,住在那个区,当时要改迁的时候,居民去保护自己的家园,发生冲突,我只是反应香港当年的面貌。大家在社会里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我的电影里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的压力,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压力。只是,大家如何平衡自己。就像《魔警》一样,最后说,人心都有一点黑。每个人都有,你不用怕它,学会怎么去控制它,控制你自己。
▇逆颓流而上,匠人变作者
香港电影向来有一个传统,就是商业化无底线,无条件地讨好观众。但是,任何事情做到极致后都会产生反作用。90年代港片辉煌期过后,因为过度烂拍透支信誉、面对电视的冲击、好莱坞大片大举进入、人才外流,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香港电影逐渐堕入谷底。这时候,有些导演顺势隐出江湖,有些导演北上大陆求生,还有一些坚守派,往往用低成本,基本为香港一地的观众拍着品质高低不定的港片。
那些之前擅长拍动作片的导演,比如王晶、刘伟强、陈嘉上、霍耀良、尔冬升、陈木胜,被认为作品一年不如一年。能保持风格和水准,或者逆流而上的,仅有杜琪峰等少数人了。在推出《证人》、《激战》、《魔警》几部口碑作之后,林超贤也可列入少数派这个队列了,而他,也正在寻求自己的风格,为作品打上林超贤印记,试图变成一个类型片作者。
Q:看过你多数电影的人会觉得,你心里一直有一团火,像林岭东,但没有他那么黑暗和反社会。也有人看到,你有点像迈克尔•曼,爆发力特别足。你同意这种评价吗?
A:我同意,两位导演都是我很喜欢的导演。尤其是林岭东(《监狱风云》《侠盗高飞》《铁三角》),是香港导演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迈克尔•曼(《导火线》《惊爆内幕》)也是我很欣赏的动作导演。我有一点模仿他们吧,但是在模仿的情况下,还是要找一点自己的个性。我自己的个性是什么?我喜欢人性上的一些东西。在形式上,可能跟两位大导演我有一点像他们,但是我的中心上还是有一些林超贤的东西。
Q:不少喜欢你的人会觉得,在很多香港导演退步的时候,林超贤不但拍了《证人》、《线人》,后来还拍了《激战》、《魔警》,口碑上佳,比原来又跨越了一大步,你怎么看自己的进步?
A:导演就是我的职业,我希望我的工作对自己来说有进步,好像《激战》里那一句台词,也是我自己的座右铭,“回头去看自己做过的事情,有一些能让你自己有一种安慰的感觉。你千万别像那个阿飞一样,回头一看,什么都没有做过。”可能拍电影也是一样,你拍了几部,回头一看,那几部都是一样。可能也有一些不一样,观众也能满意你给他的刺激啊,很大的场面啊,但是对你来说,你回头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有没有一句话,是你在那个电影里说过话(意思是“表达过自己”)。我经常这样想,希望可以尽量去把自己做多一点吧,也不一定每一部都可以,但是尽量去做。
Q:看林超贤的电影,从头到尾,感觉很完整,很纯粹,没有因为考虑到各个投资方利益的问题,或者审查上的问题,有一些妥协的痕迹,做到这点容易吗?
A:中国市场确实很大,很多人都想拍电影,如果我就想怎么去找新老板,怎么圈钱,那我就拍不出来这种电影了。我就是不去想,就是很简单。香港这些导演中,我是很少去大陆搞电影的那种。
▇成就张家辉,开窍吴彦祖
像张家辉这种没有好看脸蛋儿,也不会炒作自己的演员,如何才能红起来?答案很简单,只有通过努力,成为不可替代的演技派。张家辉是八十年代从警察转做演员,现实在电影里亮相,后来跑各种电视剧,再后来被当年的票房大王王晶力捧,演了一箩筐搞笑喜剧。再后来,虽然一直有戏演,但半红不紫了好多年。两千年后,张家辉演上了杜琪峰的几部电影,虽然角色不大,但放光不少,《黑社会》里吃勺子的狠角色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真正让张家辉在演技上大爆发的人是林超贤,《证人》和《激战》让他拿到了人生中的两座影帝奖杯。我们看到,林超贤成了像吴宇森、王家卫、杜琪峰一样能成就演员的导演。这次《魔警》里,吴彦祖成了他调教的新目标,至少,他做到了让这位花美男在演戏上开始开窍。
Q:以前有这样的经验,一个导演能成就一个演员,比如吴宇森之于周润发,王家卫之于梁朝伟,杜琪峰之于刘青云、古天乐。你也成就了张家辉,让他演技受肯定,你怎么看导演的这种功力?
A:当导演,一年拍一个电影,或者拍两个电影。演员,一年可以拍五个、六个电影,他们每次去演的时候,会碰到一些跟之前的表演很像,他们也很想摆脱自己曾经演过的影子,不想影子在自己旁边,那个是一定的。但是也要有机会碰到一个为你去想的导演,他可能了解你之前做过这些,可以发挥的好一点,正所谓那种叫“量身定做”,有人替他想才可以。我相信大部分能合作长久的导演和演员,一定建立在这个观念上。
在我来说,张家辉还有很多空间让我去挖掘。我跟他确实认识了很久,我们感情也比较好,对他内心的东西了解更多。比如说,这一次他演的那个角色只是我对他阴暗的一面只放了一点点出来,还有很多我还没有拿出来,再有时间去挖吧。
Q:吴彦祖呢,以前大家都把他当花瓶对待,他也演过一些不错的角色,但总感觉还缺一次爆发。《魔警》里,你觉得他的表演能达到什么段位?比如跟张家辉比。
A:这样说吧,电影就是一种商品,有人可能把这个商品最好的元素拿出来,让观众买到最表面的一些需要。但是对我来说,演员(吴彦祖)不停的在演,观众看他很帅的那些,其实在很多电影里已经看过。但是当喜欢你的观众不再喜欢看你表面的时候,很快有一个人可以替代你。
我相信《魔警》是他最痛苦的一次,比如他要减肥啊。因为角色有一些心理的问题,我找了很多心理医生跟他聊,就是想让他进入角色里面。从筹备开始到后面,孤独的时间很长的。在现场,我都叫所有人不跟他讲话,就连我自己也不跟他讲话,让他有很孤独的感觉,这个跟演动作戏不一样,这次他也做到了。在我个人来说,这一次就让他在开窍,我相信经历过这一次之后,他会有一些思考,放在他的表演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