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2013年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喧腾热闹仿佛尚未消失,新一年的市民文化节又以“文化服务日”的形式,针对市民的新需求,积极注入新内容,以上海文化广场为主会场,在覆盖全市的20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奏响开场锣鼓。
当天,上海文化广场上演了上海在2013年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的《牵手》、《我们的新家》、《爱情小笼包》等原创剧目。引人瞩目的是,这一场赏析会还邀请沪上知名舞蹈家、中国舞协副主席黄豆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吕凉以及国家一级作曲顾夏阳穿插点评。去年市民文化节中涌现出的百支优秀团队代表,与千余名观众一起欣赏了舞台上那些源自群众生活的获奖节目。
“文化服务日”预热全年活动
从市中心的文化广场、音乐厅绿草坪,到地处偏远的金山卫镇、白鹤镇,“文化服务日”当天,上海市203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不仅满载运行,而且都延长服务时间,以一场场各具特色的活动惠及家门口的百姓。闵行区整合第五届闵行文化节、闵行文化公园二期启动等项目,推出了“文化服务日”主题系列活动,其中“百童绘梦”由100多名中小学生合作完成;黄浦区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推出了数字油画、近景魔术、茶艺课堂等针对青年的系列活动;静安区艾米1895电影街静安店则举办了“畅想绿色幸福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
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王小明告诉记者,首届市民文化节有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末端效应,即80%的活动争取在市民家门口举行。今年的“文化服务日”当天,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外,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以及校园、楼宇、商圈、地铁等人流密集处,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连同展览、讲座、演出、培训和其他互动体验活动达千余场,参与人次达百万以上。
“四大赛事”提升市民文化涵养
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十大赛事搭建的平台,让100多万市民相继参与圆了文化梦。今年设计推出的中华经典诵读、传统知识大赛、演讲朗诵、写作大赛等项目,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使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下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海市文广局局长胡劲军说:“今年市民文化节的赛事,变去年的‘唱念做打’为‘听说读写’,更加注重文化的内涵和积淀,有助于提升市民的文化涵养。”
嘉定图书馆以首场“名家论经典”中华传统经典系列普及讲座为市民阅读大会拉开序幕,普陀区图书馆则以“书本里的童梦——我与小伙伴的奇幻之旅”启动“IN上海”市民写作大赛。在普陀区图书馆,孩子们簇拥在身穿米老鼠、灰太狼、功夫熊猫等玩偶服的工作人员身旁,走出书本的卡通形象为启动仪式增添了欢乐。写作大赛推出了“IN上海——倾听你的上海故事”主题活动及“书本里的童梦——我与小伙伴的奇幻之旅”“@姆妈的模样——微写作比赛”“说出我的梦想——写给20年后的自己”电子明信片创作活动3项专题。而作为 “说”的代表赛事,市民演说大赛特设沪语大会,广罗上海闲话、沪语故事、上海说唱、沪剧、独角戏、沪语流行歌曲等,并设置“新上海人”组,让“新上海人”及外籍来沪人士也能参与。
上海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告诉记者,围绕“听说读写”设置的各类市级赛事,将在春季完成报名和初赛。市民可通过市民文化节官方网站或前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报名参赛。和去年每项大赛由一两个区县承办的方式不同,今年的赛事将由区县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承办。四大系列赛事将诞生100个优秀市民阅读家庭、100支优秀市民乐队。
“点单选菜”创新文化输送机制
金山廊下镇的居民已经高兴了好几天,因为公共文化配送体系实行转轨、统一平台,上海歌剧院、上海沪剧院、上海杂技团等市级文艺院团要来这里轮番演出,郊区百姓不出家门也能欣赏到优秀的文艺节目。
浦东塘桥社区居民点单市文化艺术档案馆的“上海舞台百年说明书展”,经东方系列公共文化配送平台“牵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配送对接。越剧、沪剧、滑稽剧3个剧种300余份戏单和说明书,作为珍贵的馆藏品原件首次进社区公开展示,吸引了许多对地方戏有着浓厚兴趣的社区居民。
上海东方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平台就像一个菜篮子,能及时汇总市民文化需求、高效征集配送资源、实现“点单选菜”的服务功能,同时也能逐步实现优质节目在全市的流动。老百姓看得见的文化实惠缘于看不到的幕后调整。王小明表示:“远郊是实现文化产品、文化服务配送均等化、保障百姓基本文化权益的重点地区,我们将连续几年集中财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东方社区文艺指导员配送中心负责人卢秋勤说,由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远郊地区居民相对较多,而文化中心数量却较少,文艺指导员和节目往往供不应求。文化资源按照人数均等化、标准化配置,将改变优秀文艺作品只有城里人才能看到的不合理状况。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洪伟成 黄思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