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家阿巴多(资料图) |
有个很不好的念头已在脑中萦绕多年,那就是如果有一天阿巴多去世,这个时代的音乐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琉森音乐节将从此痛失他们的精神领袖和艺术支柱;莫扎特管弦乐团则将像历史上那支专属于托斯卡尼尼的NBC交响乐团一样,无法摆脱解散的必然宿命;而柏林爱乐乐团每年最值得期待的音乐会将不复存在;维也纳爱乐则会为大师多年不曾涉足而扼腕叹息。
然而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公元2014年1月20日,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永别舞台,享年80岁。巧合的是就在几天前,其传记片《阿巴多:倾听寂静》的制作人保罗·斯马茨尼刚刚来过北京。据他讲,两个月前他刚刚拜访过大师,由于胃癌手术的影响,从去年夏天开始阿巴多就无法正常进食,身体十分虚弱,会面时他一直坐着,只有走的时候才勉强站起来道别。
阿巴多的死确实有很多前兆,他去年8月在琉森音乐节指挥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时其实就已不复当年之勇,写满了疲惫与憔悴,上半场一首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出奇地缓慢寂静,犹如生命结束前的挽歌,几乎是在一种唏嘘的氛围中结束。事实证明,那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后的音乐会。
迫于健康压力,他取消了此后的所有演出,其中包括10月份的亚洲巡演,北京原本在计划当中。2014年他原本将在琉森音乐节指挥一系列勃拉姆斯作品,5月则将在柏林爱乐指挥理查·施特劳斯的《死与净化》,所有这些在1月20日这一天过后顿时失去了意义。
关于阿巴多是不是“最后一位大师”的争论已经变得廉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他去世前的10年中,他犹如一位枯老清瘦的剑客,凭一己之力缔造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最值得回味的交响文化。
无论是琉森音乐节上电光火石的布鲁克纳“第一”(2012)、具有启示意义的马勒“第三”(2007)、“第九”(2010)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还是在柏林那无比高贵热忱的舒曼“第二”、马勒《大地之歌》和“第十”中的柔板乐章,以及勃拉姆斯的《里纳尔多》、舒伯特的《罗莎蒙德》,这些并不热门的音乐会曲目,阿巴多无不在用他的修养和魅力维系着欧洲古典音乐最后的高贵气息。
令人稍感宽慰的是,除了1973年率领维也纳爱乐访问正处在动荡时期中国之外,2009年9月,阿巴多为我们带来了四场不朽的音乐会。所有出现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人们,如今都会更加留恋那段弥足珍贵的记忆。致敬我们曾经拥有却终将逝去的大师吧,现在天堂又多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