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宁夏银川市鼓楼上,徐明智(左)、张茂起(右)在表演宁夏坐唱《娶儿媳》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黄河上游到中游的过渡地带,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美称,是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之一。千百年来一直流传在宁夏的民间说唱艺术给当地人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乐趣。目前,宁夏民间说唱已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夏民间说唱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在1980年宁夏全区曲艺音乐普查中,发掘出不少民间手抄和石印的民间故事讲唱和佛教、道教讲唱的曲本,其中《鹦哥宝卷》、《黄氏女还魂记》、《满江红》等许多宁夏小曲子,都可以在唐代《敦煌变文卷子》、元代《全相平化五种》、清代《宣卷拾遗》等曲艺资料选本中找到踪迹。
清朝中后期宁夏境内已有民间小曲艺人活动,曲调借鉴了北京西河大鼓的韵味,与宁夏回族民间小调融合发展,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形式。清光绪年间,宁夏小曲子演唱者渐多,到近代,小曲子卖唱艺人的技艺愈加精湛,深受人民喜爱。在银川、永宁、吴忠、石嘴山等地出现了许多卖唱班社,这些班社对宁夏小曲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宁夏民间说唱艺术的种类有近20种,有些是同源异流的关系。同一曲种,由于在不同方言区、不同民族传唱后发生变异,形成不同特点并冠以不同名称,比如宁夏小曲子因地区不同分为银川小曲子、盐池小曲子、固原小曲子、西吉小曲子等,这些小曲子交错流传在宁夏的各个市县。
宁夏民间说唱在音乐使用方面,多以当地土生土长的小曲子为主,也有使用与邻省交错流传的以及由外省传入衍化而成的曲调。演唱艺人以汉族、回族、满族为主,有些是传唱流传在民间的作品,也有民间艺人通过套曲形式重新创作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在乐器使用上较为灵活,可单独使用三弦、渔鼓、二胡、板胡等伴奏,亦有自乐班以多种乐器合奏的形式进行演唱。
1979年后,银川民间艺人闫禄与银川市曲艺队专业演员徐明智等人重新开始对宁夏民间说唱进行挖掘整理,他们借鉴“宝卷”“说书”等二人坐唱形式,改编和创作了一批作品,将推陈出新的曲种称为“宁夏坐唱”,其主要曲牌有宁夏川、风搅雪、马兰花等。宁夏坐唱采用说唱性较强的民间俗曲作基本唱调,如说书调、数花调、莲花落等。在使用这些民歌小调时,多根据歌词内容需要,采用一曲多用的方法加以发展变化,其表演形式灵活多样,语言风趣幽默、生动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多元娱乐方式的冲击下,宁夏民间说唱艺术正陷入传承艰难的重重困局之中。目前,宁夏民间说唱项目一共有4位省级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但老一辈的艺人大都已逐渐退出舞台,急需年轻人将此项目传承下去。
为了保护宁夏民间说唱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宁夏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比如组织非遗保护专干进行详细调查,建立宁夏民间说唱资料档案;不断加强对传统曲目的研究发掘,同时鼓励艺人创造新的曲目并推向舞台;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关注宁夏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等等。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宁夏民间说唱的传承发展有了一定的改观。
宁夏非遗保护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宁夏民间说唱艺术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在未来,宁夏还将继续推进和加强对该项目的保护工作,比如成立宁夏民间说唱传承班,培养可以自弹自唱宁夏坐唱唱段的传承人;编辑出版宁夏民间说唱相关专著;举办宁夏民间说唱研讨会以及相关赛事,向广大群众宣传宁夏民间说唱。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 夏 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