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相声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忠实观众 |
年终岁末,郑州的小剧场相声迎来了久违的“牛市”。12月21日,“全国相声小剧场顶级笑星聚中原相声大会”在郑州德亿歌剧院火爆开演,数百名观众在笑声中享受了相声带给他们的快乐。
然而,面对这红红火火的场面,所有参与演出的演员都很冷静。已经在郑州坚持了两年的德乐相声社范清堂班主在后台对记者说,我们深知小剧场相声繁荣之路还很漫长。
努力已见成效
放眼全国,德云社、嘻哈包袱铺、星夜相声会馆、魁德社、田耘社等相声小剧场着实不少。“与京津地区相声小剧场井喷式发展相比,我省并不显眼,但我们的努力也有了成效,已经有了一批忠实观众。”范清堂说。
据了解,随着群众文化生活越来越多样,省会郑州以及全省各地市都或多或少地拥有了自己的小剧场相声。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些小剧场也经常出现爆棚的场面。我省著名相声演员赵文心表示,这与相声界同仁的坚守不无关系。能够在如此多元的社会中坚守这份清贫的职业,只有真正热爱相声的人才能做到。而演员们的努力越来越被观众们认可,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事情。
在相声大会现场乐得前仰后合的观众张晓礼说:“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相声爱好者。大家嫌在网上看相声不过瘾,逐渐爱上了在小剧场看相声的感觉。”他幽默地说:“在这里花30块我能乐一晚上,在家看着30块钱我可乐不起来。
表面繁荣难掩虚火
“小剧场真的赚钱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参与相声大会演出的省内外演员几乎都摇头。上海田耘社创始人赵松涛说,小剧场相声一直处于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境地,场面上的火爆并不代表小剧场相声已经走出困境,指望小剧场发大财不现实。
范清堂认为,近几年郑州的相声市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生存依然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不太担心其他娱乐方式的冲击,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反而是资金匮乏、人才流失以及作品更新缓慢,成为很多小剧场难以为继的普遍原因”。
来自天津的著名相声演员张番则认为,造成小剧场相声虚火过旺的原因还有从业人员多但水平不高,许多相声小剧场连经营资质都没有,演员也没有正规的资质,比较混乱。此外,一些无底线的包袱也让很多相声显得档次不高。
打铁还需自身硬
“既然入了这一行,就得把它传承下去。坚持也要有方法,也有很多坚持到最后干黄了的。”谈起小剧场相声的发展,将田耘社坚持了10年的赵松涛有自己的独到看法。
据了解,田耘社在上海不仅有固定的演出,还主动走入社区、部队、高校进行巡演,并开设相声讲座,在票房收入的基础上,着力推出相声剧、相声服装以及相声道具等衍生品,打造文化品牌。“找准正确的‘相声观’,懂得利用市场规律去发展相声,才能挖掘相声的潜在市场。”赵松涛说。
对此,范清堂认为同行的经验值得德乐相声社借鉴。他说,相声要发展,作品和人才是关键。目前真正的相声精品太少,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深入开发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时,还要善于利用新的传播手段宣传自己,让更多的人走近相声,感受相声的魅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