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冯小刚
主演:葛优/白百何/李小璐/郑恺
类型:剧情/喜剧
上映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中国内地)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 文/逆规则)去年《一九四二》在贺岁档催泪,人民群众不是很买账,泄愤般地铸就了《人在囧途之泰囧》的辉煌,冯小刚还欠了两笔人情债,一个是帮过忙的某机关领导,一个是给他投钱的王中军。前者催生了冯氏春晚,后者促成了电影《私人订制》,冯小刚说,都为还人情。再次启用逗乐大招,又请出祖师爷王朔操刀剧本,按理说怎么也糟不到哪里去。事实是,在搞笑一面,电影勉强刚刚攀住及格的边缘线;至于惊喜,冲着王朔跑去影院的同志,多半换来的是一声叹息。
《私人订制》不是电影 是小品集锦
透过访谈,冯小刚说他有点反感电影,不看电影你可能将信将疑,看了电影你会吓一跳,这货根本不是电影,完全是小品集锦。他不只是反感电影,简直在反电影的命。影片由几个毫无关联的片段组成,没有贯穿情节的主线,没有该有的戏剧冲突,没有电影化的视听,只有小品式片段和零碎的段子。
“私人订制”是个公司,业务是替他人圆梦,也就是实现客户的意淫,口号是“成全别人,恶心自己”。对于电影,这公司是个段子工厂,开场是苗圃的烈士梦;之后是范伟的《性本善》,当了多年领导司机的他,过了把官瘾;接着是《一腔俗血》,大俗导演的一次终极“高雅”之旅;然后是宋丹丹的土豪一日游,最后“圆梦四人组”移师三亚,向大自然道歉。其间,穿插了若干小业务,也就是小段子。
每个段落单拿出来,都是独立小品,从成品来看,导演冯小刚和编剧王朔,压根就没把小品攒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努力。这是冯氏春晚的预演,如果要给电影冠个类型,应该叫“小品片”或“段子片”,而非“喜剧片”,喜剧电影多少也得有点儿戏剧冲突,不是全由贫嘴填充。
说来可笑,冯小刚靠段子电影确立江湖地位,后来那颗不甘平庸的心作祟,拍了些很像“电影”的电影,至《一九四二》到达顶峰。可时逢岁末,票房不爱苦难,他掉回头来,重新捣鼓段子片,且干脆做到极致,早年他还试着把段子揉成一个面团,这次懒了,有一个算一个,够一电影篇幅后,一齐下锅端出来喂观众。他笃定群众爱的不是电影,是段子。
《非诚勿扰2》说了,谁认真谁完蛋,千万别拿电影和冯小刚较真。据说发行公司还制作了IMAX版,天朝人民真幸福,有幸看到开创历史的IMAX版小品集。这也算功德一件,和戏外的“国片月”,戏里眼花缭乱的广告,一起书写着当代中国电影的黑色幽默。
范伟在片中体验了一把“甩你一脸人民币”的快感。 |
时代更迭段子不变 凑合笑笑凑合过年
王朔小说和冯小刚早期电影,被人们念念不忘至今,除了段子自身机锋的高质,还因段子之外的言外之意,简言之,它们有意义。时代换了几茬,现在段子遍地,意义被消解成粉末,飘在消费主义的上空,换言之,现在是没意义的时代。
宋丹丹土豪一日游,这是真正的“指点江山”啊! |
《顽主》一句“哥们就喜欢俗的”,在八〇年代意味深长,搁如今,重口味段子四处横飞,这话就没了意思。他们从文革走来,热衷和时代、和人民谈谈,在过去政治话语笼罩一切,他们的作品倒也和群众水乳交融,那些调侃、戏谑、反讽,悉数直击时代和群众G点。《私人订制》里,开场的段子仍拿法西斯作梗,和现在的时代完全脱了节;范伟当领导一段,用语习惯依然停在那过去的时光;大俗导演想换身高雅血,调侃路子是艺术的俗雅矛盾,冯小刚一直深陷于此,这截是王朔献给冯小刚的私人礼物,替冯小刚进行了一次自我诡辩(当然,这个段子或许出自冯导自己之手也未可知);宋丹丹的土豪一日游,是最接地气的一段,却和真情生硬地黏在一起,让人浑身不适;最后的“道歉”,既low又矫情,人物化为旅游景点的宣传道具。王朔努力用电影证明着,和充斥网络的段子手相比,他依然是祖师爷级的大师,难堪的是,电影的段子并不比网络段子高明多少。
《甲方乙方》早已过去,我们很怀念它。 |
王朔和冯小刚有一点值得敬重,就是他们很真诚,至少他们看起来、也努力装作很真诚。如果说他们曾经的作品是真诚的佐证,那么《私人订制》这样的玩意,则出卖了他们的真诚面具。用旧时代话语编制段子,赤裸裸地复制粘贴着,他们就像霸道的政客,一轮又一轮地圈快钱。1997年的《甲方乙方》,结语是: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现在,和港式贺岁一样,恭喜发财喽,亲民是亲民,但像北方农村门上的春联,除夕贴好、隔天可能就被西北风吹掉,除了廉价别无其它。
国人过年,不管一年多难,都要收起来,过几天嬉皮笑脸的日子。不管《私人订制》质量如何,在这个银幕上尸体横行的贺岁档,它和贺岁氛围很搭,票房必然飘红。笑果一般,总是有一点儿;针砭时弊虽不痛不痒,但也小小地调戏了一些时代病。
凑合笑笑,凑合过年,小伙伴们阅后即焚便可。再见,王朔同志!再见,冯小刚同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