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袁锦麟
主演: 刘德华/姚晨/林家栋/胡军/吕良伟
类型: 动作/犯罪/警匪
上映日期: 2013年12月12日 (中国内地)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 文/逆规则) 《风暴》和《寒战》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兄弟俩,从色调到核心,都有些相似。不同的是,《寒战》是场盛大的悬疑,《风暴》主打一场盛大的枪战戏。“将香港变成‘战场’”,这场事先张扬的枪战戏,的确打出了这几年华语警匪片最火爆一战,如果奉行感官至上,中环大战基本值回票价。
由于您未安装flash播放器视频无法播放,点击这里安装
和《寒战》动机微弱到不够支撑它声势浩大的悬疑一样,《风暴》犯了同样的毛病,中环大战几乎统治一切,人物和情节走向全服务于它,以致故事核心在印象中存在感很弱。吕明哲(刘德华饰)和陶成邦(林家栋饰)的双雄设置,在过往的港片中很常见。吕明哲从“好坏没有一半一半的,规矩就是规矩”的好警察,转变为目睹线人被杀,观念即刻崩塌,做出越界行为而一发不可收拾的“恶人”;陶成邦是个通常意义上的坏人,叙述角度则偏向于他“好”的一面;线人和爱情那点事,早已滥俗,电影也没显出翻新的努力。在本质上,《风暴》没什么新意,有新鲜感的地方在于,不像以前的港片只重视浪漫、热血和英雄,而是更鲜明地把人性渐变作为情节主体。但为了突出刘天王的偶像光环,无论怎么炸、怎么打也始终屹立风中、保持发型、尽管耍帅的“英雄永不死,宇宙最强华”设置,太容易将观众的关注从人性思考拉至对虚假bug的追问吐槽。
轩尼诗道、毕打街、中环……一个地名接一个地名,许多港片喜欢这么干,电影为了中环一战,将此癖做到极致。不管对于港区观众,还是那些从没去过香港的内地人,地名很容易让人产生真实的代入感。内地警匪片囿于政策,一向虚构地名,且不论情节好坏,仅在故事寄生的肌肤上,就添了层不该有的皮,隔靴搔痒难免离high点很远。杜琪峰是地名癖,在内地拍《毒战》,只能杜撰“粤江”、“津海”等地,描述现实一种,却用乌托邦式做法,真是讽刺。一个是虚构的真实,一个是真实的虚构,《风暴》炸掉中环,像好莱坞第一次炸纽约、炸白宫,制造了前所未有的视觉轰炸。
除了中环大战,以及中规中矩的人性渐变故事,电影在整体上可以说毫无个性。近期的警匪片《扫毒》,大撒琼瑶式狗血渲染兄弟情,试图再续吴宇森的浪漫,倒有它的鲜明性格。《风暴》没有银河映像的风格,也不搞浪漫主义,只和林岭东、麦当雄的写实枪战有些关联,事实上,它也许根本不想传承港式警匪,而是像港片爆发初期时,奉拿来主义为神明,直接学的是好莱坞那套。乌云压寨,黑暗人性,《风暴》和《寒战》在气质上就像诺兰(《蝙蝠侠:黑暗骑士》导演)的仆人,经年累月耳目濡染之后,染上了主人的贵族气,但去不掉自身的习气。
导演袁锦麟,之前一直是陈木胜电影的编剧,和《寒战》的梁乐民与陆剑青一样,是导演圈的新手。作为初次执导较大制作的作品,电影的完成度令人刮目相看,而这正是电影毫无性格的原因。电影的气质和路子,主要由监制江志强把控,导演和好莱坞制片中心制里的角色无异,只负责拍片。《寒战》、《风暴》、接下来的《赤盗》,江志强的警匪系列已成套路化品牌,对于港片和华语电影工业,这是可供借鉴的优质样本;对于观众,看到活蹦乱跳、风格招摇港片的希望,恐怕得趁早打些折扣。
电影的3D有点多余,如果在影厅的位置不太好或放映硬件不达标,纯粹是视觉麻烦,给入戏制造障碍。只有在楼道打斗和俯瞰香港时,3D才显露出它存在的意义。吸着诺兰的暗黑气,但不像诺兰那般执拗不肯拍3D,这是以江志强为代表的华语影人的聪明之处,从来坚定不移地和市场站在一起。无硬伤故事有了,火爆枪战戏有了,接着添上纸糊的3D,简直顺理成章。节操有一点就够了,考虑太多难免伤及钱包,是这样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