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物横版海报 |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跟第一集相比,在内地上映的不同反响让人感觉颇为有趣。第一集上映之时,美国票房口碑双双爆棚的人气还未完全传导到中国,如今第二集上映,模式和风格跟第一集也比较类似,正面口碑已成为主流。
第二集的故事发生在凯尼丝和皮塔获得第74届“饥饿游戏”冠军之后,由于他们在“饥饿游戏”中的反抗精神点燃了12个特区穷苦百姓反抗首都区压迫和暴政的革命火种,斯诺总统为了控制人心,要求凯妮丝在同皮塔进行冠军全国巡回时,表现出感恩和臣服的态度,否则就会对她和她的家人不利。凯妮丝违心地答应了斯诺总统,但在全国巡回中她的叛逆与反抗还是不由主地流露出来,成为反抗民众的精神领袖。“饥饿游戏”的新任总设计师给斯诺总统献上一计,将第75届“饥饿游戏”办成历届冠军争霸赛,这样就可以把凯妮丝重新拖入“只能活一个”的残酷杀戮中,在毁掉她反抗形象的同时顺手将其除掉。而得知这一噩耗的凯妮丝,也彻底抛弃了苟且偷生的念头,决心跟斯诺总统对抗到底。残酷的第75届“饥饿游戏”大幕拉开,凯尼丝在为生存而战之时,隐约地感觉到她总会得到其他选手的帮助,一个围绕着她的神秘计划在暗中展开,而她跟皮塔和盖尔的三角关系,也陷入到难以抉择的矛盾中……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IMAX海报 |
视效惊人 彰显大片气质
由于《饥饿游戏2》没有沿用第一集的导演加里•罗斯,而是换成了《我是传奇》的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同时首次采用IMAX摄影机进行拍摄,所以本片跟第一集相比,虽然延续了“饥饿游戏”挑选参赛者、训练、上电视、比赛等剧情模式,以及深沉冷峻、内涵丰富的风格,但还是在某些表现手法和处理细节上有不同。
首先,加里•罗斯在第一集中很有艺术范儿的手提摄影和晃动镜头,以及聚焦女主角面部的大量特写镜头,在第二集中大量减少了,被更多的固定镜头和更为稳定摄影机运动,以及更为开阔壮观的大场面镜头所取代。这一方面也许是因为第一集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给导演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而一旦第一集创造了超乎想象的“现象级”大卖之后,影片也就正式步入了“好莱坞大片”的殿堂,因而选择弗朗西斯•劳伦斯这位“大片导演”,采用较为常规的镜头语言,就体现出片方“求稳为上”的思路。另一方面,既然影片使用了IMAX摄影机,那么在IMAX银幕及中国巨幕上展现更为宏大壮观的场景就成为一种必然,因而第二集就有了更多的全景镜头以及从上向下俯拍的全新视角,让影片更具大片的气势。此外,同第一集相比,本片反抗暴政与人性挣扎的主题更强,成人化的倾向也更为明显。
芬尼克预热海报 |
借力原著 突出深刻内涵
如今,《饥饿游戏》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电影系列,影片的风格类型既不同于《复仇者联盟》、《变形金刚》之类投资巨大、场面惊人的超级大片,《饥饿游戏》无论是投资水准还是场面级数都相差甚远,这一点每个观众肯定都有鲜明的感受;也不同于《暮光之城》、《哈利波特》这种主打书迷群体和青少年观众的“粉丝大片”,《饥饿游戏》原著的知名度与销售量都远不及上述两部作品,甚至某种程度上原著是借着影片的人气才真正实现了热卖,而且在对观众年龄分布的调查中,成年观众占了不小的比例。可以说,《饥饿游戏》的大受欢迎,是一种前无古人、极为独特的影坛现象,那么是影片哪些方面的魅力,使得原本被看作“《暮光之城》接班人”的《饥饿游戏》,取得了远超《暮光之城》的票房和口碑呢?
个人认为,首先是因为《饥饿游戏》迎合了当下好莱坞大片基调黑暗化、内涵复杂化的潮流,没有向任何模式和俗套靠拢,而是给自己设计了极具个性的定位。影片虽然也构建了类似《暮光之城》的三角恋情,但这只是影片众多看点元素的一种,除此之外,影片还糅合了时装、美食、电视选秀、大逃杀等噱头看点以及反抗暴政、女权主义、人性挣扎等深邃内涵,使得本片没有一丝青少年题材影片的轻浮浅薄,而是显得十分深沉凝重、情感张力十足,片中所营造的未来时代富人残酷压迫穷人的美国社会,也并非出于科幻想象,而是对现实中的美国社会问题有着强烈的讽喻意味,这也是影片能够吸引大量成年观众的原因所在。其次,《饥饿游戏》始终把重心放在讲一个好故事而不是渲染动作场面上,影片并没有拍成“美版《大逃杀》”,相反却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对“青少年互杀”情节的展现,此类动作戏也更多地是在渲染紧张感和惊悚感,而不是血腥暴力。相对于动作场面,影片更加注重故事的铺排、角色的塑造以及诸多细节的细腻表达,让建立在架空世界观之上的故事和角色显示出真实可信的质感,能够让观众将情感投注其中。最后,女主角詹妮弗•劳伦斯的毫不张扬而又异常出彩的表演,以及明星本人的个性魅力和超强人气,也让影片在演技层面具备了其他青少年题材影片少有的精彩细腻、韵味十足的看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