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资料图 |
明年的农历年初五起,百老汇最著名的音乐剧《芝加哥》就将接棒《剧院魅影》在上海文化广场连演12场。与其它世界经典音乐剧在全球市场的大放异彩不太相同的是,完全代表了美国文化的《芝加哥》更像是一部为百老汇定制的作品,充满黑色幽默和爵士风。而这部最美式的音乐剧,也将再度打开申城音乐剧迷的眼界,值得期待。
堪称只为百老汇定制
音乐剧《芝加哥》于1975年由“音乐剧巨匠”鲍勃·福斯首次搬上纽约舞台,作曲家约翰·坎德和作词家弗莱德·埃伯创作。1996年,音乐剧《芝加哥》复排后于当年11月14日首演,火爆程度至今未减。2003年,根据音乐剧拍摄而成的电影《芝加哥》由影星泽塔·琼斯主演,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打破了35年来歌舞片无缘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尴尬局面,也让中国观众熟知了这部作品。
迄今为止,音乐剧《芝加哥》已经在全球近24个国家和地区巡回演出,踏遍了261座城市,观众人数多达1200万人次,还曾荣膺1997年的6座托尼奖,包括最佳复排音乐剧和格莱美的最佳音乐剧唱片奖。
用舞步演绎黑色幽默
在音乐方面,音乐剧《芝加哥》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美国化”,其中大量杂糅了上世纪初美国本土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作曲者约翰·坎德在该剧中大量运用爵士音乐,尤其是早期盛行的“拉格泰姆爵士”,引出故事的背景——上世纪20年代的芝加哥。歌曲节奏跳跃、旋律诙谐,一反百老汇音乐剧里音乐的“歌剧化”倾向。
在舞蹈方面,《芝加哥》将爵士舞、探戈和踢踏舞等多种舞蹈形式融合其中,一群身材姣好的女郎身着紧身衣、露出修长美腿跳着爵士舞,大幅度地踢腿、扭胯,动作刚劲,充满诱惑力与攻击感,具有美国音乐剧艺术风格的代表性。电影是在舞台版的基础上改编的,而音乐剧会更戏剧化,这种艺术形式决定了音乐是 《芝加哥》 的“灵魂”,舞蹈则是“骨架”。在电影版中导演运用“蒙太奇”的手法,使故事在现实与想象中巧妙转换;而在音乐剧中,则多用象征与写实手法结合:比如在“监狱探戈”一段中,6个女人叙述自己枪杀丈夫的过程,她们或是从男舞伴腰间抽出一条红丝带、或是从颈间扯出一条鲜红的手帕,暗示的是杀人的过程及对方流血的场面。
音乐剧也开抢贺岁档
过去,申城观众习惯于每年在暑期档观看一部海外音乐剧巨制,而养成观演习惯的正是那些年随着《剧院魅影》、《猫》、《狮子王》、《妈妈咪呀》、《发胶星梦》、《歌舞青春》 等一系列优秀音乐剧在每年的暑期档被引进。但是随着2011年底沪上文化广场的开业,冬季的音乐剧观演档期逐渐形成,从2012年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到2013年的《剧院魅影》再到2014春节档期的《芝加哥》,热度不断推高。
其中即将于下周正式开演的《剧院魅影》,未演先热,三个月之前就一票难求。2014年春节档期,从百老汇引进的原版音乐剧《芝加哥》将接棒《剧院魅影》,从2月4日到2月16日一共演出12场。由此也形成了从2013年12月到2014年2月最长的音乐剧贺岁档,整个档期覆盖圣诞档、元旦档、新年档、情人节档期等多个节日,可谓是剧场演出的黄金周期。
虽然每年岁末年初都是申城演出的黄金档期,但是音乐剧《芝加哥》敢于从农历初五上档也是出乎了很多业内外人士的意料。历来来,春节都是沪上传统的演出淡季,出于中国百姓的生活消费习惯,很少有大型演出敢于在此期间上马。不过去年年初五一场《大河之舞》由于同时期缺少项目竞争而全部售罄,使主办方大麦文化看到了其中的商机,随着城市移民的逐渐增多以及越来越多的年轻市民消费习惯的逐渐改变,农历新年观看演出也变成了过年期间的一种全新时尚,只要有好的项目就不愁没有票房。所以今年的音乐剧《芝加哥》就被定在了2月4日开演,并覆盖情人节档期,开票首日票房就接近百万元,有望成为2014年申城演出市场的第一匹黑马。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