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时的金西与王音旋在家中合影 |
年轻时的金西在采风创作中 |
10月12日清晨,王音旋去世,享年78岁。她是民族声乐歌唱家,是电影《苦菜花》 《红日》 《大浪淘沙》等插曲的原唱,她演唱的《我的家乡沂蒙山》 《清蓝蓝的河》 《请到沂蒙看金秋》 《红花朵朵献雷锋》等歌曲广为流传,那韵味浓郁的歌声感染了几代人;她更是音乐教育家,培养了彭丽媛、王世慧、罗余瑛、贾堂霞等一批优秀学生。在简朴的告别仪式上,当熟悉的电影《苦菜花》插曲响起时,送别者无不潸然泪下……
王音旋一生非常低调,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也很少谈及自身身世,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想找到她的资料却很难。这与她深受其丈夫影响有很大关系。王音旋的丈夫金西,是山东著名作曲家,他不仅长期从事山东民族民间音乐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而且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具有浓郁山东地方特色的优秀歌曲,对山东民歌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就是这样一位著名作曲家2000年因病去世后,不搞追悼会和遗体告别,去世后的第二天王音旋就和家人带着金西的骨灰前往威海,将骨灰海葬,一段时间后才通知了单位和朋友、学生们,这件事让很多他们身边的人为之慨叹、动容的同时,也感到深深的遗憾。时隔13年,王音旋也走了,到另一方乐土与她一生崇拜并奉为良师益友的爱人团聚了,然而比起这对音乐伉俪对于山东音乐乃至中国音乐界的巨大贡献,关于对他们的了解和研究还是太少太少了,这也是不少受访者向记者表达的心声。
以情带声,以字带声
金西生前曾是山东省文联的副主席,而王音旋则是山东省音协副主席。“金西和王音旋是山东老一辈艺术家中非常突出的优秀代表,是真正的德艺双馨艺术家,从不追求名利,潜心教学、潜心演唱,这给山东艺术界起到了很重要的表率作用,音乐界的人对他们夫妇俩都非常敬仰。山东民歌之所以能够产生全国性的影响,他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音协主席张桂林向记者谈起金西和王音旋时充满了敬佩之情。
王音旋是山东青州人, 1948年,不到13岁的她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8年来到山东歌舞团任独唱演员,之前曾在天津音乐学院、上海音乐研究所学习三年, 1964年到山东艺术学院任教,分配在音乐系声乐教研室,担任声乐课教学。王音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以情带声、以字带声。她曾谈到,拿到一首歌曲词谱,首先看它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这个歌词,表现的是什么,然后唱出它的内涵,用情带着声音;再一个是以字带声,作为一个歌唱演员,你唱的内容应该传达给观众,让人家听不清也不好,所以你得经常练习,吐字要字正腔圆。总的来说就是以情带声,以字带声,然后再加上适当的表演,就能够使这个歌曲表现得锦上添花。在民族唱法的技巧方面,注重拖腔、甩腔、舌尖颤音等等,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注重咽音的运用,这使得王音旋演唱的山东民歌更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精挑细选 精打细磨
从教几十年,王音旋可谓桃李满天下。但是她直接教过的学生只有11个。最后,在王音旋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赶到现场的所有学生都面师而泣。“王老师所教的学生都是由她亲自精心挑选的。她对学生的挑选很严格,每个学生她都是手把手、一对一的教学,因此学生跟老师的感情都很深。其实,以她的能力不止能教这11个人吧,但她就是怕学生多了,教不过来耽误人家,所以,一直严格控制学生数量。 ”王音旋的爱徒、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著名歌唱家王世慧这样说。
“如果没有遇到王老师,我可能走不出沂河源。 ”王世慧出生在沂河源头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受山东民歌的熏陶,特别喜爱山东民歌。由于声音甜美, 15岁的她进入沂源县文工团担任歌唱演员, 1983年春,作为沂源县文工团演员,王世慧代表临沂地区参加了山东省民歌会演。在这次会演中,王世慧演唱了《沂蒙山小调》和《鲁南五大调》中的“四盼” 。演出结束后,王音旋到后台找到王世慧。问她想不想继续学习,山东艺术学院正在招收第一届进修生。一句话,也让王世慧的命运轨迹拐了弯。“王音旋老师觉得我的声音色彩比较接近她的声音,我那时候年轻,嗓音条件好,但没有什么演唱方法。一开始就用大嗓唱,到学会科学发声方法,特别是对山东民歌的演唱和风格的把握,都是王老师一字一句、一点一滴教给我的。王老师在学习上、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指导怎么做人、做艺。她对山东民族音乐风格的雕琢,细致到每个滑音、小弯。在山东民歌传承过程中,王老师教了我很多,现在说起山东民歌,我算唱得比较地道的一个,这都归功于王老师。 ” 1984年,在王音旋的推荐下,王世慧参加了首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并获得了业余组二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因材施教 谆谆教导
因材施教,在咬字、归韵上,根据学生各自的条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王音旋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罗余瑛提起恩师王音旋几度哽咽,从1980年起罗余瑛就跟随王音旋学习。“现在闭上眼睛,王老师的形象历历在目。她教学极为严谨,对学生也十分严厉,每一首作品,吐字行腔,她都亲自示范,不厌其烦,直到唱到满意为止。 ”罗余瑛的嗓音特点属于偏低的女高音, 1988年起根据自身的嗓音特点她到上海音乐学院改学美声唱法,“王老师在教学中,大量运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的民歌和中国戏曲唱段,同时,她还借鉴西洋唱法,使得学生的音域大大扩展,又不失去民族唱法的音色。从民歌改美声后,王老师还是很支持我、关心我,她经常对我说,唱美声,也不能丢了民族唱法。后来她因病偏瘫后,还让人推着轮椅到班里指导学生们。 ”罗余瑛深情回忆道。
王音旋对学生的指导,不仅停留在她们的学生时代,而且延续到她们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觉得演唱艺术就是模糊学,它凭耳朵去听,感受喉部的气息流动性和气息稳定性,就像厨师做菜一样,慢慢才能调出味道,这都是需要老师精心辅导的。 ”王世慧毕业留校任教后,王音旋继续教导她,“每次见面,老师都会叮嘱我,民族声乐教学一定要走下去,到田间地头找到当地的民间艺人,听他们是怎么唱,广阔的农村大地才是民族声乐的根基” 。
慷慨无私 慈母胸怀
“老师对我们就像对孩子一样。 ”王世慧、罗余瑛都不约而同地谈到王音旋对她们慈母般的关怀,只要有时间就泡在琴房里,王音旋不厌其烦地纠正问题,把应知应会的东西毫无保留地交给她们。王世慧说,“那个时候演出戴的头花、耳环都是她老人家为我们准备。那个时候工资低,我们也不具备条件买这些。王老师就从家里拿来,给我们搭配。 ”
山东省音协副主席刘新海回忆起1982年他在山东利津县文化馆工作时,受那时在山东省艺术馆做音乐工作的金西之约,去济南修改了他写的一篇关于民族民间音乐理论文章,因整整一个下午也没有修改完,第二天他还要急于赶回利津,晚上金西便领他去他家中继续修改,从此也便认识了王音旋。刘新海说,“初识王音旋老师,感觉她温婉贤淑,和气可亲,既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师长,又有着邻家大姐那样的和蔼可亲。之后在一些音乐活动中每每见到王音旋,总是被她的谦恭所感染,而她对这些学生辈分的人更是关爱有加,时刻让人深切地感觉到暖洋洋的。”在刘新海的心中,除了对王音旋的仰慕之外,更多的是她平易近人、朴素热情的大家风范以及对他们这些追求热爱音乐事业的人们慷慨无私的支持关爱永远深深地铭刻在心。
追求完美 相濡以沫
细节上的严谨与完美,是王音旋的"门规" ,也影响了学生们的一生。她教给学生们的,不光在专业技术上,还在做人品格上。王音旋和她的爱人金西合作过很多作品,金西的大部分女声作品都是王音旋首唱的。张桂林就是金西的学生,在上大学时就给金西伴奏,金西与王音旋对张桂林的影响很大, "做人做事,认真、较劲。多次到电视台去录像录音,金西的不少作品是我们的乐团在演奏,那时不像现在是分轨录音,都是一次性合成,金西对待作品极为苛刻认真,录了一遍又一遍,连录音师都觉得不能再好了,已经可以了,但金西还是提出不行,需要再录。这样磨出来的作品非常细腻、非常到位的。所以他的作品你现在听来也完全不落后,仍然有着浓郁的山东地域风格。不像现在有的民歌,地域特色已模糊了,‘千人一面’ ,没有嚼头。 "张桂林谈到。
"金老师对音乐要求特别严格,我觉得王老师严谨细致的作风是受金老师影响。 "王世慧认为。张桂林和王世慧都不约而同说起这样一个细节:金西身材瘦小,平时很文雅,但排练的时候特别认真,一瞪眼大家都害怕。在录音的时候,王音旋有一点技术上达不到的问题,金老师都会当着众人不留情面地批评。"但两人的感情却特别好,王音旋老师对金西老师特别尊重和崇拜,我觉得金西老师就是王老师的精神依托,他们几乎同时参军,合作了一辈子,这种情感上、精神上的默契是旁人无法想象的。 "王世慧谈到。
扎根民间 特色鲜明
现任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的李云涛教授2000年接受了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组织的"迎接新世纪——齐鲁风大型歌舞晚会《谁不说俺家乡好》 "的音乐创作任务。李云涛回忆说,当时在确定山东风格优秀创作歌曲时,由于策划组诸多成员观念不同、视角不同,颇费了一些周折,但最终确立的标准是:经典、有代表性。于是确立了《我的家乡沂蒙山》 《微山湖荡起采莲船》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 《我唱家乡美景多》 《山东,我可爱的家乡》 6首歌曲,由他负责组合、编配并录音。当李云涛拿到这些作品的原稿时,一个现象让他陷入了沉思,那就是这6首作品中竟然有4首出自于金西一人之手。"这个现象绝不是偶然的,它充分体现了金西有着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功底,全面扎实的音乐技能以及广博的文化素养,其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李云涛表示。
2007年7月,在金西去世7年以后,李云涛收到了王音旋馈赠的《金西创作歌曲集》和《名家演唱金西创作歌曲集》的CD唱片,这为他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金西的作品,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翔实的资料。 "金西的艺术实践和成就,在当代山东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占有十分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他的音乐作品扎根于山东民间音乐,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而其创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民族音乐风格的天然感悟力,天才的音乐创造能力,以及一生对音乐创作的不懈追求,用自己多年的音乐积淀化作独具地域特色的音乐语言来进行音乐创作的功力。 "但在李云涛看来,就是这样一位成就显著的作曲家,至今并未受到学界的关注。
生活俭朴 为人低调
在王音旋的告别仪式上,山东艺术学院迟清泉教授为王音旋做了一副挽联: "一生苦菜因空绝,三界甜旋永绕存。 "这是对她一生的概括。"王老师的生活特别简朴,平时就吃窝窝头、南瓜,穿着更别说了,现在搁在农村都算差的。我们为老师的遗体送行时,找件像样的新衣服都难,只有一条衬裤是新的。她的衣服,几乎除了灰色,就是黑色,而且都是穿了很多年的衣服。 "由于都住在山东艺术学院里,王世慧对老师的生活状况非常了解,"老师在吃穿上实在太不讲究,不久前去看望她时,正好是晚饭时间,她和照顾她的保姆两个人就吃一盘炒青菜" 。"不给组织添麻烦"是王音旋最常说的一句话。作为离休干部,王音旋的医疗费可以全额报销,但是她想的却是怎样给国家、给学校省钱。王世慧回忆说:"老师为了省钱坚持不肯住院治疗,但是她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上楼都困难。最后,学校为王老师提供了一间平房,她每周往返几次到医院接受治疗。 "
王音旋去世后,回忆起老师的一生,学生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所有哀乐都无法概括老师的一生, 《苦菜花》是她一生最好的写照" 。 "我的老师就是一朵‘苦菜花’ ,我现在真不敢听这首歌,歌声一响,我就止不住放声哭。我的恩师从小没有父母,是要饭长大的,年老又被病魔折磨了十年时间,她却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艺术财富。我们必须沿着这条路往下走,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不能犹豫,不能含糊。 "王世慧说出了学生们的共同心声。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悦 张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