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铁道游击队》剧照 |
得知总政歌舞团要将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改编成现代大型舞剧搬上舞台,当时心里不免有些担心:这个老题材能翻出新花样吗?
在中国剧院和国家大剧院两次看过《铁》剧的演出之后,仍感到意犹未尽。疑虑早已消失得云飞烟灭,取而代之的是对它的喜爱和拥趸。毫无疑问,《铁》剧已经具备了史诗性、流传性和经典性的特质。尽管它还有待进一步加工、修改、提高,但天鹅就是天鹅,它终究会振翅高飞。
敢于突破,主创人员的宏观决策和艺术胆量令人钦佩。
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问世56年来已经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连环画、话剧等多种艺术样式,并获得广泛好评,如何对名著进行再创造?舞剧《铁道游击队》体现了“重塑经典”强烈的艺术原创性,其艺术价值同新打造题材别无二致。满台舞动烽火情,醉煞台下观剧人。我以为,不管是新起炉灶,还是以旧翻新;不管是回望历史,还是始于足下,就看你能不能找到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往往被迷茫和烟雾所笼罩,需要智者用一双慧眼,把舞台上的世事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一句话,有胆有识,方能廓清自己的创新思路,而思路又决定一个艺术团队发展的出路。以戏建团,戏展风骨。他们做到了,他们做成了。
准确表达,军旅舞者的塑造能力和艺术才华令人赞叹。
邱辉、山翀、覃江巍、苗苗等男女主演,无疑是当今中国舞坛上实力超强、具有明星风范的演员。他们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传神,对人物情绪的表达准确、饱满。一眼看上去就是个“对”字,就是“这一个形象”,就是那个他(她)。真正的舞蹈家不是用肢体炫技,而是用心灵说话。那是一种没有语言胜似语言的倾诉,让你喜、让你悲、让你陶醉、让你震撼……年轻的军旅舞者在这样一台超难度的大型舞剧中担纲,无不在挑战自我、求新求变的过程中完成他们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回味无穷,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美设计令人难忘。
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是舞剧的灵魂。无论是中国的舞剧还是外国的舞剧,若居龙头或为翘楚,无不在音乐表达上给观众留下深刻而隽永的印象。总政歌舞团吸纳“外人”参与这样大型的创作,表明一种开放的姿态和艺术胸怀。显然,该剧音乐主创赵季平、赵麟父子没有辜负人们的厚望与期待。他们突出对地域性民族音乐素材的挖掘和升华,又结合现代音乐元素的特点和手法,进行了新的尝试,新的创新。主题音乐主旋律选取山东民间乐器坠胡来表现,既悲壮优美,又温暖感人,既是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抗日精神的由衷颂扬,又是对鲁西南英雄儿女刚强性格、美好情感的真切描绘,让人每听一次都有一种想掉泪的感觉。还有胶州秧歌欢快旋律的运用,使姑娘们曼妙的舞步更显得充满青春的灵动和活力;而打击乐等现代音乐节奏出现的恰当和巧妙,给游击队员夜袭洋行的壮举增添了奇异和神秘,也使得打票车中火车飞奔、敌我双方面对面的斗争充满动态感和紧张感,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战斗氛围。
《铁》剧的舞美制作也给人一种不同往常的历史还原感和厚重感,它不追求华美,但具有勾魂摄魄的视觉效果和感染力量。它强化了舞剧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如迎面扑来的巨型火车头,如像火柴盒一般翻转变化的“洋行房间”,如用三层舞台空间表现的飞速向前的搏斗场面,极富理想色彩和象征意义地再现了那个时代铁道游击队的神出鬼没与英勇无畏,使其具备了很强的观赏性和地域性。
大型红色舞剧《铁道游击队》的确称得上是一台宏大、壮美而令人震撼的红色经典舞剧。壮美体现在它无处不有的独特的舞蹈语境中,而震撼,不仅仅是那战火的深重与爱情的悲壮,就连那一排排芦苇、一碗碗老酒、一把把彩扇、一条条红绸,仿佛也在哼着抗战岁月中的曲调,流着热辣辣的眼泪,用昂扬而悲壮的呐喊,讲述那个年代的前赴后继、坚强不屈,告诫今天的人们应该永远地记住: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乔林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