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孔子》剧照 |
10月18日,中国歌剧舞剧院新创大型民族舞剧《孔子》在宁夏银川进行了首场京外演出,由宁夏人民会堂改造成的舞台虽然简陋,呈现效果上也无法实现开场前的三维短片,但瑕不掩瑜,当演员们在舞台上逐一亮相时,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孔子很帅气!活灵活现的,舞得特别好,性情中人啊!”坐在记者身旁的一位回族观众说。整场戏下来,他几乎目不转睛。
“我没想到人的情感用音乐和舞蹈表现出来能是这么美!”一位来自宁夏大学的学生禁不住啧啧赞叹。
呈现心中的孔子
作为文化部“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馆)志愿服务走基层活动展演剧目之一,《孔子》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倾力打造,孔子第77代孙——优秀青年艺术家孔德辛担任编剧、导演,近百人参加演出。该剧分为《序·问》、《乱世》、《绝粮》、《大同》、《仁殇》、《尾声·乐》6部分,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描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其清雅飘逸的风格着重展现了孔子“仁”与“和”的思想理念。
“他是一个执着追求自己梦想、有着大同思想的文化人,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的孔子。我不会去呈现一个全面的孔子,也不会去迎合一部分人对孔子的既定认知,而是要把压在孔子身上的重负卸下来,让孔子用最鲜活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是我心中的孔子,也会是大家心中的孔子。”孔德辛认为,诠释这样一个被无数影视、舞台作品塑造过的角色极富挑战,而她所表现的是一个凡人孔子。
自8月16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孔子》凭借其典雅的舞台意象、独特的情节设计以及情感表达等广受好评。整场演出中,演员们的舞姿不是花哨的肢体动作堆积,而是为塑造具有审美意蕴、典型化、人性化的孔子形象服务。演员们通过独舞、双人舞、三人舞3种形式,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君、臣、妃之间的关系。剧中,孔子对礼崩乐坏的失望、对大众声音的倾听、面对困境的弦歌鼓瑟、面对暴政的挣扎、对弟子的情意等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场上下求索的“求道”之旅。
情往深处走
据悉,本场《孔子》演出票大部分以低价为主,并向银川市民分发了不少赠票,以期望高雅艺术能够真正走进大众。“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馆)志愿服务走基层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普及艺术知识等多种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实现国家艺术院团(馆)优质文化资源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
有着“塞上江南”之称的银川,自2011年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以来,先后投入4亿多元,新建、改扩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700余处,实施了“踏歌起舞·幸福银川”等12项群众文化活动工程。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坚持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实现“广场文化天天演、数字电影天天看、健身舞蹈天天跳、百姓讲堂天天办、惠民好书天天读、节庆活动月月有”。同时深入挖掘具有西北地域特色、回族特色的内涵和特点,打造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服务活动品牌,文化活动亮点不断。
记者了解到,“大地情深”活动虽然也是将国家高雅艺术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但与之前的文化下乡、心连心等活动却有所不同。之前的公益文化活动多以演出为主,时间也相对集中,但“大地情深”活动更加注重常态化开展和长期性效果。此外,在将文艺演出、展览送到城乡基层的同时,还会对当地文艺人才进行培养,帮助当地创排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把“送文化”变成“种文化”。
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林文增表示,“大地情深”活动不仅将高雅艺术输送给基层群众,同时还为国家艺术院团提供了一个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长期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活动,我们更加了解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这有利于双方在未来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合作。”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钱 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