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当代指挥大师如今在中国面临着“晚节不保”的窘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观众的心态有待健全;另一方面是某些大师时常放松本应具有的认真态度和艺术要求。殊不知,即便不是所有观众都有着明确的艺术价值评判体系,大多数人也有着直观的审美感受。
在国内登台频率较高的国外指挥家中,韩裔指挥家郑明勋当属好评不断之辈。除却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连他自己也不满意,其余访华演出均令听众获得意想不到的满足。
9月20日晚在国家大剧院,郑明勋与他担任音乐总监的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再次令人拍手称快,同时也暴露出国外乐团巡演所面临的无奈。除了整体上声音偏小,难以适应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声学环境之外,动态十足的圣桑《第三“管风琴”交响曲》中,陈萨与乐队略显僵硬的配合令人无法忽视。但对于乐团而言这依然是一支轻车熟路的曲目,细腻的音响、柔和多变的层次感、时刻保持着的平衡感似乎是乐团与生俱来的本能,这也正是郑明勋与乐团13年合作所形成的默契。
上半场的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不但令陈萨光彩四射,更是乐团炫技的舞台。一贯风格自由的钢琴家在展现热情的同时也展现了不多见的整体把控能力。在快速而激情的第一、三乐章演奏中,她总是能兼顾到触键与音色,这也是这部协奏曲的核心价值。面对第一乐章开头极具挑战性的刮奏,陈萨的流畅感和充满想象力的力度对比令人信服;第二乐章的歌唱性和朴素的音色同样具有“过耳难忘”的效果。乐队的木管声部,包括英国管、长笛和单簧管,在大段独奏段落中的表现毫无疑问为作品添彩不少。
这场音乐会令人遗憾之处,是演奏柏辽兹《罗马狂欢节序曲》时,乐队深深地陷入了节奏与对位的泥潭之中。不过从总体而言,这仍然是一场令人赏心悦目的音乐会,特别是返场演奏的歌剧《卡门》序曲中时而闪现的对细节的新鲜处理方式,以及乐队改编版《我和你》平地而起的煽情效果,无不体现出郑明勋的认真态度和艺术特点。
在这个时代如果一支乐团能有一位郑明勋式的总监,绝对是一件幸事。对于中国观众而言,“郑明勋”则成为了品质保证的代名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