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飞的孩子》剧照 |
北京儿艺建团以来,一直在摸索当代儿童剧的新模式、新方向。《想飞的孩子》是我们推出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儿童剧。这部戏表现的“想飞”主题,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怀。
做儿童剧难,做现实主义儿童剧更难。儿童剧很特殊,是一种以观演对象设立的剧种。没人听说过青年剧、老年剧、男人剧、女人剧,却知道儿童剧的存在。只有儿童剧是为特殊观众设定的剧种。关于儿童剧的理论研究,全世界都很缺失,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索。
儿童成长的年龄跨度大,原则上从0岁到18岁都是儿童。孩子的成长过程,两三年就有变化。很难让6岁和16岁的孩子都喜欢同样一部戏,不是做不到,而是非常难。我国的儿童剧观众一般是3岁到10岁,也就是学龄前到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属于低幼群体。低幼儿童看戏需要家长陪同,一般一个孩子会带1到2个大人。在剧场中,孩子和家长的比例几乎是一比一。这就要求我们的戏既要吸引孩子又不能让家长感觉烦躁、无聊。这是市场给出的难题,我们必须面对。
儿童剧面对的是未成年人。这类戏有一个基本标准,那就是内容是正能量的,表现方式是快乐的、好玩的。从创作、表演来讲,儿童剧的难度甚至超过话剧。因为我们必须满足少儿和成年人的共同喜好。北京儿艺这些年创作的故事主题都离不开“爱”,但表演方式都很活泼,戏剧中运用了舞蹈、音乐、魔术等多种手段,表现方式也很多元化。
《想飞的孩子》将村庄设定在北京远郊农村。村庄里的人们只想在那里安安静静地过日子。主角强子却是一个特例,他一直想飞,开始搞得村里鸡犬不宁,大家都很烦,但最终他的梦想却点燃了村庄想飞的愿望。开始时导演王炳燃很担心,这是一部正剧的调子,虽然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但戏剧冲突是激烈的,孩子又摔伤、失忆,怕调子容易沉。其实,农村的很多事都有喜剧感。原始的自然村庄具备原始思维和特性,与儿童思维很像。他们的心灵比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城里人其实更自由。最终,我们把“想飞”这个主题以儿童剧快乐、天真、喜剧感的表现方式表现了出来。戏剧专家黄维若称之为“儿童现实主义”。戏中大人的戏份很重,这些成人角色的表演要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最后我们找到了一种乡村卡通风格。去年的首演让我们感到欣慰,大人和孩子都非常喜欢,看得非常投入。这部戏的成功,有很多人的努力,是北京演艺集团、北京儿艺集合所有资源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一种运气。北京儿艺成立以来,各种人才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有了现在的爆发力。
做完这部戏后,北京儿艺再也不怵现实主义题材的儿童剧了。以往,一直觉得现实题材的儿童剧没有抓手,不像童话剧工具多、能打开想象力。通过这部戏,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实主义儿童剧并不怕成人角色参与,但不适合做正剧,要漫画化、卡通化,有变形和夸张。另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是这部戏让北京儿艺的演员得以真面目亮相。因为在这之前,北京儿艺的演员一直在演童话剧、演动物,都带着面具。这部戏让同行赞叹“没想到北京儿艺有这么好的演员”。现实主义的儿童剧让演员们有了自信,也有了更多的创作快感。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吴玉中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