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海报 |
搜狐娱乐讯(文文周/文)类型电影自好莱坞全盛时期以来,就成为模式鲜明,结构完整,系统严密的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创作方法和规范。以至于观众看到一部美国电影不由自主地就想给它归个类,尽管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影片3D电影《地心引力》,本身并没有呈现类型片的那些元素——它看上去只是一部中低成本的科幻题材剧情片。但是别着急,我们照样可以给它找个类型——不属于学术专论,却一直存在的类型——“手册电影”。
跟中国一样,美国人在生活里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手册”,上小学有“小学生手册”,当兵有“军人手册”,当律师有“律师手册”;与我们记忆种专门讲各种规章制度八要八不要的“手册”一样,美国人的手册里,也会有很多又具体又细致的内容,只是可能,比我们的,感性一点,弹性一点。
于是,顾名思义,“手册电影”,就是把故事主角放到一个环境里,那个环境能让他/她遇到所有某个手册里所有提及的问题,他/她再一一按照手册指示解决即可,也叫做“指南电影”。举个例子,《后天》按类型来分,是标准的灾难片,可其实呢,它应该是“暴风雪求生指南”;另一部冒险片《荒岛余生》,则是标准的“野外生存手册”。“手册电影”真是太多了,小朋友怎样能做到“热爱祖国和总统”?她可以像《惊天危机》里那样在白宫跟爸爸一起营救总统;警察怎样恪尽职守?以《虎胆龙威》为代表的警务人员,以及处理各种国家机密事务的特勤人员,甚至是针对外星人的专务人员,都有多年的系列手册电影可以参看哦。
好了,乔治克鲁尼和影后桑德拉-布洛克是很认真地在这部“宇宙逃生指南”里指导观众们,在行使太空任务时,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遇到问题该怎么思考,怎么行动,有哪些工具可以使用好吗!
第一,凯斯勒效应:这是本片两位宇航员遇到所有问题的起因。它是由美国科学家唐纳德-K-凯斯勒于1978年提出的一种理论假设。该假设认为当在近地轨道的运转的物体的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将让这些物体在碰撞后产生的碎片能够形成更多的新撞击,形成级联效应。这就是为什么类似陨石风暴样的东西反复袭击了他们三次的缘由——并非因为他们是扫把星运气不好。遇到假设的理论变成了现实,所有的空间站都会变得有危险,唯一的逃生路线就是赶紧回地球!
第二,即使是太空里,也会被各种绳索、带状物体缠绕,无法脱身。本片中的几次危机便都跟被绳索缠绕有关,我们由此学习到,在宇宙中,真是“绳可救人,亦可害人。”
第三,火。有氧气的地方就能起火和爆炸,切记。不过好在呢,灭火器不但可以灭火,还能当助推器使用,只是这应该属于高难度技巧,不易模仿。
有记者看完笑称与其说这是一部“科幻片”,它更像是一部“科普片”,没错,它在知识层面的普及显然已经超过对人物命运的刻画了。而另一位在观影前吐槽“选了两位根本对抗不了地心引力的人来演”的记者,则显然需要收回他的言论,事实上影后桑德拉近50的年纪,身材却强健柔韧,不但可以灵巧地游行在太空舱里,在飞行器和航空站之间摔来砸去也毫发无损。并且,视觉看上去的柔软与丰盈度,完全不露地心引力的痕迹。
如果要说这部电影与另外那些太空题材的电影有什么区别的话。观众可能会觉得这样一部没有炫酷的时光穿梭,没有宇宙飞船大爆炸,没有丑陋的外星人,没有造成地球毁灭的大危机的太空电影——真是难得!并且它有精致美艳的宇宙画面,有非常符合宇宙漂浮感的镜头调度,层次分明的音响音效,节奏也依然紧凑;要紧的是,人这样在宇宙中很渺小的生命,总是轻易被摧毁,在这部影片里却显得弥足珍贵。在跟随女主角回到地面的那刻,心也终于脱离了失重状态,而吁了一口气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