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被保送南京大学影视文学专业研究生的温方伊看起来稚气未脱,谈话间却有一份“少年老成”的冷静和淡然。 |
90后编剧、80后演员,一部成本不足5万元的南京大学学生话剧《蒋公的面子》,自首度公演以来,至今已在北、上、广、深等16座大城市连演约80场,场场爆满,一跃成为年度文化事件。
9月5、6日,该剧将二度登陆广州,在第二少年宫小剧场上演两场,并定于11月进军美国,在旧金山、纽约等城市一展风采。
《蒋公的面子》的故事围绕三位南大教授时任道、卞从周和夏小山就是否接受蒋介石的晚宴邀请的争论而展开,被誉为“将知识分子灵魂放在火上炙烤”的黑色喜剧。
自今年3月走出校园开启商业巡演以来,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捧,宁财神、蓝天野、濮存昕、杨立新、夏雨、袁泉等话剧界名人纷纷到场观看,导演吕效平更透露,姜文、陈道明、濮存昕都是这部剧的粉丝,曾经放话可以考虑出演剧中角色。
今年5月,该剧曾在广州黄花岗剧院上演,在无明星演员、无名导助阵的情况下赢得了接近爆满的上座率。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蒋公的面子》在广州再度开演的消息一传出,众多曾无缘这部戏的观众纷纷购票,目前最低一档的票价已被预订一空,并且在考虑是否应观众的需求加场。
一个90后大三女生的剧本,竟创造出一个商演神话,还被标签成年度文化事件,原因何在?“可能是大家太久没有在舞台上看到真正的知识分子了。”编剧温方伊笑着回应。
但这位“少年老成”的编剧看待世事却有一份少见的冷静和淡然,对于未来邀请明星演出该剧的可能性,她就笑说:“这也只是传言而已,我还真想象不出明星来演我这个学生作品。”
谈爆红:好剧本不少,出头的几率太小
信息时报:《蒋公的面子》巡演如此火爆,你却认为一部学生习作成为社会事件不正常,为什么?
温方伊: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不是个天才,而《蒋公的面子》既没什么突破,又不成熟,成为社会事件当然不正常。有才的人很多,我相信,好剧本不会少,可出头的几率未免太小了一点。多几个出头的人才,也不至于让这个剧成为社会事件。
信息时报:业界对这部剧褒贬不一,最严肃的批评和最令你开心的褒奖分别是什么?
温方伊:我不太清楚什么是最严肃。因为一般来说,批评都是很严肃的。上戏李伟老师的批评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他很严肃,而且非常善意;他的两篇博文都是很理性的学术讨论。当然,有些观点我会不太赞同,可是也学习到很多东西。
至于褒奖。我最喜欢那些看剧后为文人命运一叹的,这就是对该剧最好的褒奖,说明他们看到了我想表达的东西。
信息时报:据说濮存昕、姜文、陈道明都对出演这部剧很感兴趣,你心中的最佳人选是谁?
温方伊:哈哈哈哈……这也只是传言而已。我还真想象不出明星来演我这个学生作品。我想了半天,还是想不出谁合适,我知道的演员不多。
谈创作:三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投射
信息时报:你在写这部戏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温方伊:找到时任道去赴宴的理由,这可能是最大的困难了吧。能与政治立场相抗衡的东西不多,如果写亲情、爱情,那么这个剧很可能变得温情脉脉,而且以我的能力,也许会写得比较烂俗,我不喜欢。我是找了很多、想了很久才想到用收回藏书来作为时任道赴宴的理由。“书”这种东西,既有知识分子特色,又有足够大的力量拉扯人物。
信息时报:剧中的3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作为创作者,这其中有没有一些你自己性格的投射?
温方伊:我最喜欢夏小山。夏小山是个悲观主义者,对世事看得比较透。有我自己的投射。时任道的固执、矫情,夏小山的冷淡、自私,还有卞从周的宽容都有一些,只是剧中,把这些放大了。
谈未来:感觉自己可以靠码字吃饭
信息时报:你父母对这部剧的走红和你如今集各种赞誉于一身怎么看?
温方伊:我父母觉得我运气太好……他们高兴并担忧着。该剧的成功是机缘巧合,将来怎么走,还是未知数。
信息时报:这部戏如今大获成功、你也倍受赞誉,你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
温方伊:接触了很多人,认识几个朋友。这一年来,我手机的使用率大大增加,再也不可能三天看一次手机了……该剧的成功给了我一点信心,感觉自己可能可以靠码字吃饭,我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信息时报:第一个剧本就大获成功,那下一部剧压力会更大,万一没那么成功呢?
温方伊:没成功,就没成功吧。本来这次成功就是始料未及的,下次没成功,那就分析教训继续努力吧。再说,本来写作是一件自娱的事情,成不成功,并不重要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