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下午,话剧《活着》在上海举行媒体见面会 |
主创袁泉与黄渤到场 |
搜狐娱乐讯(Lily/文)8月12日下午,话剧《活着》在上海举行媒体见面会,主创悉数到场。偌大的背景板上写着“没什么比活着更美好”的字样,导演孟京辉演绎说:剧组在京沪两地开场前一周临时加场的冒险做法,在中国话剧圈是仅此一剧,“也没什么比我们的《活着》更疯狂”。
今年暑期,如果有什么能够比拼上海连日以来的高温的话,话剧《活着》无疑就是选项之一。这部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孟京辉执导、黄渤袁泉主演的作品,去年在国内巡演19场,却因剧场档期的原因与上海擦肩而过,令众多翘首以盼的观众大呼可惜。日前,该剧启动全国9城及世界巡演,上海观众终于如愿等到了这部大戏。8月13-18日,话剧《活着》将在上海艺海剧院连演7场。剧组透露,该剧原本计划演出6场,今年3月1日开票后,上海观众热情大爆发,所有价位的门票在短短一周内即销售一空。在开演一周前,剧组大胆决定临时加演1场,而加场门票几乎当天售罄,类似的情形在北京也曾上演。
如果说话剧《活着》去年的首轮演出,观众大多是惊艳于黄渤作为“舞台剧新秀”对角色的高超把控力,那么本轮愈发炉火纯青的表演,将是黄渤已成为“戏剧帝”最有力的注脚。在儿子有庆被过度抽血身亡后愤怒地砸飞了几十瓶矿泉水的黄渤,是拼尽全力“豁出去”的,而原本想把女儿凤霞送人却在女儿眼泪掉到自己脖子上之后下定决心“就算全家饿死也不把凤霞送回去”的黄渤,又是情深而内敛的。黄渤以收放自如的强大功力,完美地演绎了一场场虐心的“失去”。当空旷的舞台上只剩下苍老的对着老牛念叨的福贵时,观众不难领略余华所说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的含义。孟京辉毫不吝惜对黄渤的赞美:“黄渤不是科班出身,但是这反而让他摆脱了科班的束缚,在表演中带给我很大的惊喜。你不需要三分钟,你只需要半分钟就忘了他叫黄渤了,他就有这个魅力,他就是福贵。”
作为福贵人生的伴随者和见证者,袁泉扮演的“家珍”并不张扬,但袁泉身上与生俱来的那种“事已至此,无谓多说”的柔韧,令这个妻子的角色异常夺目。尤其是当丧子、丧女的悲剧挨个袭来,袁泉将作为母亲的痛苦用一种“哀而不伤”的方式表达出来,而这比撕心裂肺的哭泣更能打动观众的心。袁泉这样解释话剧《活着》的意义:“活着,就意味着含辛茹苦,意味着不管经历了怎样的生活,都应该以一种乐观、昂扬的姿态去面对。即便到了生命的尽头,也能对福贵说‘下辈子我们还要一起过’。”
孟京辉曾自豪地说,话剧《活着》和黄渤的表演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拿到世界的戏剧舞台去:“你经常在舞台上看到一个表演,好像也不错,但你不敢拿到百老汇去,不敢拿到纽约、伦敦西区,也不敢拿到德国、荷兰、波兰去。但是我们现在,到那儿就震他们。当然不一定震翻啊,震一趔趄肯定是可以的。”这话很快就将获得验证的机会:话剧《活着》将应邀于2014年初前往德国柏林德意志剧院、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进行演出,这是德国最负盛名、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最为知名的两家剧院;同时该剧还将作为2014年北京-柏林建立友好城市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开幕演出,并参加莱辛戏剧节。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