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儿童剧,演出场次达上千次,是什么支撑着《马兰花》上演57年来经久不衰?作为第三届儿童戏剧节的首场演出,《马兰花》将来到西安。8月23日、24日,您可以带着孩子走进易俗大剧院,一起寻找答案。
马兰花,小朋友们做游戏也唱着它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这句台词太熟悉了!”西安市民马慧从华商报上看到对此次第三届儿童戏剧节西安分会场演出剧目的介绍后,打电话询问,“小时候跳橡皮筋时唱的就是这样的词,难道竟然是来源于这部戏吗?”
马慧说,小时候在边疆长大,那个时候和小朋友们玩得最多的游戏就是跳橡皮筋,玩的时候边跳边唱。“当时我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唱的是‘马兰花’呢?”马慧说,不过,因为年纪小,对这些问题的好奇早就被游戏本身冲淡了。
最有意思的是,马慧发现,上了大学和同学们说起儿时玩的游戏,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竟然唱的是一样的词,“大家都是从哥哥、姐姐,甚至叔叔、阿姨那里学来的”。
听了记者的转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微博]演出经营部主任赵寒冰笑了,“具体是不是来源于《马兰花》,我们没有做过考证,但《马兰花》曾经创造的中国儿童剧演出的奇迹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57年5次改版,更符合今天孩子的审美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组建于1956年,《马兰花》是该院的建院剧目。据赵寒冰介绍,周恩来总理在观看首演后,还提出过修改意见。
《马兰花》最初表达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理念,周恩来总理提出,“大兰是可能教育好的,不要让她和老猫一起死掉”。“总理说,大兰这个‘坏孩子’也是可以成长为好孩子的。要对孩子在进行真、善、美引导的同时,还应该给孩子们传导一种力量,让他们知道,改正缺点,就可以变成好孩子。”赵寒冰说,正是周恩来总理的这一建议,使该剧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剧目。
57年过去了,《马兰花》也与时俱进地经历了5个版本的改编,其中1990年的改编,将该剧由原来的“童话剧”改为“童话音乐剧”,强化了主人公的音乐形象。赵寒冰介绍,在看戏时,观众会发现,剧中有流行音乐,有现代舞蹈,包括音乐、服饰,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气息,更符合今天孩子的审美情趣。
小观众们帮助小兰,一起赶跑“老猫”
《马兰花》不仅适合儿童看,也适合成年人看,更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融入到剧中的互动中来。
“不同时期的孩子,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面对的问题也不一样”。在改编时,将“老猫”的形象一分为四,有老猫、乖猫、凶猫、保姆猫,都是反面形象。赵寒冰说,就是要告诉孩子们,“坏人”也有很多种,要学会辨认,不要被表面的伪装所迷惑。赵寒冰说,演出中一个特色的互动就是,演员们扮演的角色会走下舞台,来到观众席,孩子们在帮助小兰的同时,一起赶跑“老猫”,“培养小朋友们爱憎分明的性格”。
该剧是2009年全国优秀保留剧目,这个奖项的一个硬性要求就是上演次数必须过千。赵寒冰说,此外,作为“国”字头的儿童院团,该剧的主创阵容可谓强大,有9位国家一级演员,有几位演员还荣获过“戏剧梅花奖”等奖项。
57年经久不衰的演出奇迹,让《马兰花》成为“中国第一儿童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